[发明专利]一种电子机械制动器以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35939.X | 申请日: | 2011-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22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高国兴;周勇;杜金枝;王陆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06 | 分类号: | B60T1/06;B60L7/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罗建民;邓伯英 |
地址: | 241006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机械 制动器 以及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机械制动器,以及包含该电子机械制动器的汽车。
背景技术
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最早应用于飞机上,目前正处于向汽车领域转化的研究发展时期。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具有节能环保、可移植性好、便于集成控制、制动性能优越等优点,从而成为未来车辆制动系统的一个主流发展方向。
在电子机械制动系统中一般会采用间隙自调装置,其目的是保证车辆制动响应时间的恒定性。现有技术中,间隙自调装置一般分为软件调节装置与硬件调节装置。
软件调节装置,也称为电控调节装置,其原理是通过控制电机的反转时间来调整制动间隙,当电机反转泄力时,在制动夹紧力消失的一瞬间,电机的电流会急剧减小,当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控制器检测到这个突然变化的电流并经过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机;硬件调节装置,也称为机械结构调节装置,其原理是通过转角传感器精确定位电机反转的角度,当电机反转的角度超出一定范围时,由ECU控制器关闭电机。
上述两种间隙自调装置都存在一定的弊端。软件调节装置的精度不高,其制动间隙是传统液压型制动器的制动间隙的3-5倍,制动间隙较大,制动距离长,响应时间较长,制动实时性较差;硬件调节装置通过转角传感器精确定位制动电机反转的角度,虽然精度有所提高,但转角传感器价格昂贵,成本高,且另外还需要增加额外的信号线,提高了加工装配的复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电子机械制动器以及包含该电子机械制动器的汽车,所述电子机械制动器结构简单、宜于装配与制造、成本低、制动距离短、响应迅速、且间隙自调效果好。
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电子机械制动器包括摩擦片、制动盘、以及可推动摩擦片向前运动从而夹紧制动盘的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和与电机的输出端相连的运动机构,所述运动机构能够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摩擦片设置在运动机构的前方,其中,该电子机械制动器中还包括有间隙自调装置,所述间隙自调装置设置在运动机构与摩擦片之间,所述间隙自调机构包括进给单元和补偿单元,所述进给单元用于在运动机构的带动下作轴向运动,所述补偿单元用于在制动完成后限制进给单元向后的轴向运动以补偿制动间隙。
一种优选方案是,所述进给单元包括非自锁螺栓,所述非自锁螺栓与运动机构的输出端相连,所述补偿单元包括非自锁螺母和运动限制机构,所述非自锁螺母套装在非自锁螺栓上,非自锁螺母的内表面设置有非自锁内螺纹,非自锁螺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非自锁螺母内表面上的非自锁内螺纹配合的非自锁外螺纹,所述非自锁螺栓的螺齿的前端面的牙侧角较小,以使得当非自锁螺栓向前作轴向运动时,非自锁螺母与非自锁螺栓之间形成自锁结构,非自锁螺栓的螺齿的后端面的牙侧角较大,以使得当非自锁螺栓向后作轴向运动时,非自锁螺母与非自锁螺栓之间形成非自锁结构,所述运动限制机构能够限制非自锁螺母向后作轴向运动。
优选的是,所述电子机械制动器中还包括有制动钳体,所述运动机构设于制动钳体内,所述制动钳体靠近摩擦片的一端上设有开口,所述非自锁螺母以及非自锁螺栓的前端从所述开口中伸出,所述运动限制机构包括设于非自锁螺母前端头的凸缘,所述凸缘的尺寸大于制动钳体上的开口的尺寸,使得非自锁螺母的前端头无法退至制动钳体中。
所述非自锁螺栓的螺齿的前端面的牙侧角较小,当非自锁螺栓向前作轴向运动时,非自锁螺母与非自锁螺栓之间形成接近于自锁的结构,使得非自锁螺母与非自锁螺栓一起向前作轴向运动并消除制动间隙;非自锁螺栓的螺齿的后端面的牙侧角较大,当非自锁螺栓向后作轴向运动时,非自锁螺母与非自锁螺栓之间形成非自锁结构,非自锁螺栓带动非自锁螺母向后作轴向运动直至非自锁螺母的前端头的凸缘被卡住,使得非自锁螺母无法继续随非自锁螺栓继续向后运动,只能相对于非自锁螺栓旋转,实现制动间隙的自动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59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