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检测单增李斯特氏菌的F0F1-ATPase旋转分子马达传感器试剂盒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36049.0 | 申请日: | 2011-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81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捷;张惠媛;汪琦;陆琳;张昕;卢晓宇;韩晶;刘岩;顾德周;陈广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Q1/04;G01N21/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检测 李斯特 sub atpase 旋转 分子 马达 传感器 试剂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一种。
背景技术
传统的单增李斯特氏菌检测方法要求对每个检验项目进行非选择性增菌、选择性增菌、分离、筛选和鉴定等步骤,一般需要5天才能出具检测报告,严重影响货物的品质和货架寿命。一些新的技术如PCR技术、免疫学检测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等检测方法仍依赖于传统的检测步骤,即需要进行增菌,耗时耗力,完成一次检测通常需要几天的时间。这样不仅增加了实验室的工作量,而且也不利于食品工业中生产流程的监测、终产品的质量控制以及政府部门对食品安全的管理和控制。
发明内容
以受控分子马达技术为核心,集成核酸探针识别、荧光探针标记与检测等技术,建立了一个全新概念的快速检测技术体系。利用ATP酶作为载体对目标物进行检测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快速的特点。在F0F1-ATPase分子马达连接上特异的核酸探针,可以实现对特定食品微生物的快速、特异性、高通量的检测。本发明可将检测时间缩短至2天,且检测灵敏度能达到102CFU/ml,满足现有的食品微生物检测范围。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分子马达生物传感器模式图(其中a、b、c、α、β、δ、γ、ε均为ATP合酶亚基),1为ε亚基抗体,2为链霉亲和素(Strptavidin),3为N-biotin,4为prfA探针,5为单增李斯特氏菌单链DNA。
附图2为chro prfA对不同种菌株的检测结果,纵坐标表示荧光值,横坐标表示检测的样本,其中1为水,2为单增李斯特氏菌,3为副溶血性弧菌,4为沙门氏菌,5为霍乱弧菌,6为大肠杆菌。
附图3为chro prfA对30株单增李斯特氏菌样本的检测结果,纵坐标表示荧光值,横坐标表示检测的样本,1~30为食品检测样本编号。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单增李斯特氏菌prfA基因设计特异性核酸探针5’-gatacagaaacatcggttggc,其中探针的5’用生物素进行标记。将该探针通过生物素抗体连接在分子马达上面,利用分子马达传感器即可对待测样本的DNA进行检测,当样品为单增李斯特氏菌DNA时,检测体系的荧光值会发生明显的变化,通过这一变化即可判断样本为阳性。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个试剂盒,可以方便、快速对食品中的单增李斯特氏菌进行检测。
试剂盒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60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控多晶双端面研磨机砂轮主轴机构
- 下一篇:一种咖喱鸡肉粽子的制作方法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