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铜镁熔炼炉加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36531.4 | 申请日: | 2011-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32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鲁衍任;李学斌;邱正晓;刘轶伦;沈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康远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3/00 | 分类号: | F27D3/00;C22C9/00;C22C1/02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 32210 | 代理人: | 唐纫兰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熔炼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铜镁熔炼炉加镁装置,专用于生产铜镁合金接触线,属于合金熔炼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铜镁合金接触线是350公里/小时的高速铁路关键性产品之一,铜镁合金的熔炼是关键的工艺,由于镁的密度较小(1.768g/cm3),而铜的密度较大(8.9g/cm3),因此加入镁时,镁会浮在铜水的上面,不能使铜镁充分混合,从而影响铜镁合金的均匀和精确度,因此有必要使用加镁的专用工具。而本发明做出以前,还没有所述专门用于加镁的专用工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够使铜镁充分混合的铜镁熔炼炉加镁装置,有效保证了铜镁合金的均匀度和准确度。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铜镁熔炼炉加镁装置,其特点是:它包括网筒,所述网筒顶部铰接有一上锥体,所述上锥体锥顶向上,上锥体底部外缘与网筒顶部外缘之间设置有一锁扣,网筒底部设置有一中锥体和一下锥体,中锥体与下锥体反向设置,中锥体锥顶向上,而下锥体锥顶向下,网筒筒壁连接有一手柄。
所述网筒、上锥体、中锥体、下锥体和手柄均采用石墨材料制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一种铜镁熔炼炉加镁装置,加入镁时,镁块可以随同网筒一起直接插入铜水内到达炉底,因此镁块熔化时不会产生飞溅现象,而且随着因熔沟式感应加热以及铜水自身的流动,能够使铜镁充分混合,充分保证了铜镁合金的均匀度和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铜镁熔炼炉加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上锥体1
锁扣2
网筒3
网孔301
中锥体4
下锥体5
手柄6。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发明涉及一种铜镁熔炼炉加镁装置,它包括网筒3,所述网筒3顶部铰接有一上锥体1,所述上锥体1锥顶向上,上锥体1底部外缘与网筒3顶部外缘之间设置有一锁扣2,网筒3底部设置有一中锥体4和一下锥体5,中锥体4与下锥体5反向设置,中锥体4锥顶向上,而下锥体5锥顶向下,网筒3筒壁连接有一手柄6。
所述网筒3、上锥体1、中锥体4、下锥体5和手柄6均采用石墨材料制作,石墨熔点3650℃,铜的熔点1083℃,铜水的温度控制在1200℃左右,因此该加镁装置具有耐高温的作用,而不会被铜水所熔化。
功能设计使用说明(铜水的液面覆盖磷片,防止铜水氧化):
上锥体:一种作用是盖子,另一种作用是在铜水中上升时,由于盖子是锥形,因此不会有残液滞留,并使液面上的磷片不会被带离液面。
中锥体:在铜水中上升的过程,因是锥形,因此网筒内不会有残液滞留底部。
下锥体:在进入液面时,不会将液面上的磷片带入铜水之中,由于是锥形设计,可以减小阻力。
网筒:存放镁的容器。
网孔:在进入液面时,铜水会从网孔进入,将镁熔化后,在上升的过程中,铜水会从网孔流出。
锁扣:实现上锥体和网筒的开合。
使用说明:
加镁时,先将上锥体1打开,放入镁块,锁好锁扣2,双手握紧手柄6,缓缓放入铜水,接近炉底的位置停下,铜水会从网孔中进入网筒3,并充满网筒3,由于镁的熔点只有648.3℃,铜水的温度在1200℃左右,会降镁熔化,过五分钟左右,镁完全熔化后,转动手柄三到五次,再缓慢提起网筒,含有镁的铜水会从网孔流出,随着因熔沟式的感应加热,铜水自身的流动,从而使铜镁充分混合,这样周而复始的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康远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康远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65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脱离的系缆和/或立管系统的系泊系统
- 下一篇:微气泡及微纳米气泡扩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