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磷矿双反浮选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36980.9 | 申请日: | 2011-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14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杨勇;刘升林;钱押林;朱孔金;冯春晖;刘星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3D1/00 | 分类号: | B03D1/00;B03D1/08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刘喜莲 |
地址: | 222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磷矿 浮选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磷矿的浮选工艺,尤其是涉及一种磷矿双反浮选工艺。
背景技术
浮选是处理磷矿资源最主要的方法,对于硅钙质磷矿石,为了提高精矿的质量,引入反浮选脉石矿物(碳酸盐矿物或硅酸盐矿物)是目前比较有效方法。反浮选作业是在“浮少抑多”的过程中进行的,这样不仅能保证浮选过程较高的选择性,而且浮选过程容易控制和稳定,减少浮选过程的机械夹杂与浮选泡沫输送的困难。这是单一反浮选或双反浮选同正浮选或正-反浮选流程比较所具有的重要优点之一。磷矿反浮选对温度不敏感,可以在常温下进行。双反浮选是处理我国沉积型硅钙质(或硅钙质)磷矿比较有效的方法。
磷矿双反浮选是由反浮选脱镁(碳酸盐矿物)和反浮选脱硅(硅酸盐矿物)联合组成,矿石磨到合格的粒度后,在弱酸性条件下(pH=5~6),用脂肪酸皂类捕收剂浮出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槽内矿浆中加入阳离子捕收剂浮出石英、玉髓等硅质矿物,最终获得优质磷精矿。其中反浮选脱硅普遍使用的阳离子胺类捕收剂对矿泥敏感,RNH3+易吸附矿泥颗粒表面,导致捕收剂消耗量增大,而且常会产生大量粘性泡沫,制约磷矿双反浮选工业化。
目前,不少浮选研究者对磷矿反浮选脱硅进行大量的研究,特别是浮选药剂的研究,高效的捕收剂、泡沫调整剂以及矿泥的分散剂、絮凝剂、抑制剂等均有进展。
刘鑫等人的一种表面活性物质在胶磷矿脱硅反浮选中的应用研究[J],化工矿物与加工,2009,12。采用工业杂醇Zc与醚胺类捕收剂Y10组合药剂作为浮硅捕收剂对某胶磷矿进行双反浮选工艺试验,在原矿品位为P2O526.22%、MgO1.60%、SiO222.33%时,可以得到P2O530.14%、MgO0.61%、回收率92.99%的精矿指标。表面张力及相对接触角测试发现,工业杂醇Zc的加入能提高Y10的选择性。
曾小波等人的胶磷矿阳离子反浮选泡沫行为调控研究[J],化工矿物与加工,2008,01。针对阳离子捕收剂反浮选胶磷矿泡沫多且不易消散的难题,本研究通过在浮选矿浆中添加无机泡沫调整剂CA,对浮选三相界面行为进行调控研究,并对CA的消泡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索。
CN 1806931公布中低品位胶磷矿选矿方法,它包括重介质选矿提精抛尾,双反浮选脱镁降硅。
CN 101972710A公开一种中低品位磷块岩的双反浮选工艺,在磷矿反浮选脱镁后,先加入分散剂和少量的捕收剂浮选细粒的硅质脉石矿物和细泥,在加入捕收剂和非极油浮选粗粒的硅质脉石矿物,该工艺能增加对硅质脉石矿物捕收、提高分选效率、降低反浮选脱硅捕收剂耗量。有文献报道在磷矿反浮选脱镁后,用选择性絮凝的工艺能有效避免矿泥对反浮选脱硅的影响。
上述的磷矿双反浮选工艺能部分减弱矿泥对反浮选脱硅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分选效率,但上述的工艺只对特定的矿石或易选的矿石有效,对于难选的矿石,由于不能完全或大部分消除矿泥的不利影响,在浮选的过程中,还是存在浮选泡沫跑槽,粘度大,不易破灭等现象,导致浮选泡沫输送困难,严重干扰正常浮选,很难用于工程实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工艺更为合理、根除矿泥对反浮选脱硅影响的一种磷矿双反浮选工艺。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以实现的。本发明是一种磷矿双反浮选工艺,其特点是,其步骤如下:
(1)反浮选脱镁:磷矿经磨到浮选要求的粒度后,加入反浮选脱镁调整剂5~20kg/t原矿和脱镁捕收剂0.8~3.5kg/t原矿,进行镁粗选作业,镁粗选槽内为脱镁粗精矿;镁粗选泡沫加入不高于3 kg/t原矿的脱镁调整剂后,进行镁再选作业,镁再选槽内为脱镁中矿,脱镁中矿返回镁粗选,镁再选泡沫为碳酸盐尾矿;
(2)脱镁粗精矿脱泥、调浆:脱镁粗精矿进入脱泥装置将小于10-38微米的颗粒脱出,脱泥后的沉砂质量浓度为30~70%,小于10-38微米的颗粒含量不大于25%;沉砂进入搅拌槽,加入脱硅调整剂0.5~2.5kg/t原矿、脱硅捕收剂50~400kg/t原矿以及非极性油20~100kg/t原矿后,进行高浓度调浆,调浆时间不小于5分钟;
(3)反浮选脱硅:向调浆后的矿浆中加水,控制质量浓度在20~30%,进行硅粗选作业,硅粗选槽内为精矿;硅粗选泡沫进行硅再选,硅再选槽内为脱硅中矿,脱硅中矿返回硅粗选,硅再选泡沫为硅质矿物尾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未经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69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