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道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37622.X | 申请日: | 2011-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6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宋章军;张建伟;胡颖;郑之增;邱建刚;谢晓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B11/16 | 分类号: | G01B11/1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吴平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管道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面对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我国政府在逐年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城镇排水管网建设不断加快。由于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具有:质量小、强度高、耐腐蚀、水流阻力小、施工安装方便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城镇排水工程中,一些城市已开始用塑料排水管道替代传统混凝土排水管道。尤其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一些省、市限制500mm以下的平企口混凝土排水管的使用,推荐使用塑料排水管的政策,进一步推动了埋地塑料排水管道的发展。
但是,塑料埋地排水管属于柔性管,在破坏前会有很大变形量,并且由于地势不同、路面载荷的不同会导致埋地管道弯曲。根据《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 50332-2002)规定,化学建材管道,在组合作用下的最大竖向变形不应超过0.05D0。一旦塑料埋地排水管由于变形或弯曲过度导致最后破裂后果不堪设想,因此需要对管道进行检测,及时并准确的获得管道变形率和弯曲情况,这样可以及时了解管道内的情况,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传统对排污管道检测,主要是由普通人员进入管道检测或者潜水员进入管道检测,由于管道的半径、变形和内部状况的限制,人员进入管道极不方便,检测也不准确,使得工作效率较低、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和资金。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方便对管道变形率进行检测的管道检测装置。
一种管道检测装置,包括:行走机构、控制器以及感知设备;所述感知设备安装于行走机构上,用于获取管道内壁三维数据以及所述行走结构于管道内的姿态角,并交于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行走结构于管道内的行走,并接收管道内壁三维数据以及行走结构于管道中的姿态角并进行处理,获取管道的变形率。
优选的,所述行走机构采用爬行器,爬行器为轮式爬行器或者履带式爬行器。
优选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基座、行进轮组、机械臂、云台以及驱动模块;所述行进轮组设置在基座底部,所述机械臂一端安装在基座上部,所述云台安装在机械臂的另一端,与基座平行设置,所述驱动模块安装在基座内部,接受控制器的控制,驱动行进轮组转动以及调节机械臂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机械臂为平行四边形机结构械臂。
优选的,所述感知设备包括激光测距仪以及惯性测量单元;所述激光测距仪安装在所述云台上,用于对管道内壁进行扫描,获取对管道内壁的三维数据,所述惯性测量单元安装于所述基座内部平整的平面上,用于实时获取行走机构于管道内的姿态角。
优选的,所述感知设备还包括安装在云台前端的摄像头和照明灯;所述摄像头用于对管道内部进行全方位拍摄,并将拍摄画面交于控制器,所述照明灯用于为摄像机提供照明。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行走机构和感知设备通过电缆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包括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根据获取的行走机构在管道内的姿态角,对激光测距仪所采集的管道内壁三维数据进行坐标系转换,获取绝对坐标系下的管道内部三维数据;所述微处理器将绝对坐标系下的管道内壁三维数据投影到行走机构所处的与管道轴线垂直的管道截面上,得到与管道轴线垂直的管道截面上的三维数据;所述微处理器根据管道截面上的三维数据,采用直接最小二乘法进行对管道截面上的三维数据进行曲线拟合,获取拟合后曲线;所述微处理器根据曲线获取管道内壁的长半径和短半径,根据管道内壁的长半径和短半径计算管道内壁的变形率。
优选的,所述微处理器还根据曲线获取管道中心坐标,根据管道中心坐标得出管道的弯曲状况。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还包括用于显示的显示器和对行走机构进行操控的控制键盘。
上述管道检测装置,利用行走机构进入管道在管道中行走,行走机构能够进入任何管道内,感知设备根据管道内壁的三维数据和行走机构的姿态角,控制器进行处理,准确获取管道的变形率,从而方便、准确的对管道的变形率进行检测,无须人员进入管道,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节约大量的人力资源和资金。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例中管道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76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轨顶弯机自动控制设备
- 下一篇:铝合金闪光焊环件的热胀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