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37784.3 | 申请日: | 2011-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47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刘若鹏;赵治亚;李春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Q15/00 | 分类号: | H01Q15/00;H01Q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材料是建立在对天然材料原有性质的改进和提高上,但随着材料设计和制备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天然材料各种性质和功能的进一步改进的空间越来越小。基于这种现状,一些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的复合材料产生,例如超材料。人们可以通过对材料各种层次的结构和关键物理尺度进行调制从而实现各种物理特性,获得自然界中在该层次或尺度上有序、无序、或者无结构的材料所不具备的物理性质。超材料的微结构主要是金属谐振环,但是由于导电损耗不适用于红外及光频段。
现有技术中,以高介电材料或者磁电材料作为微结构制备超材料,但是单一的高介电材料或者高磁导率材料,大多只能提供负的有效介电常数或者负的有效磁导率,由于介电常数或者磁导率的单一性的限制而不能较为自由地实现负折射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超材料的制备方法,能够使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共振落在同一频率区间,从而实现负折射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超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介电材料和铁氧体材料按预设比例混合成磁电材料;
用压模法将所述磁电材料制成陶瓷微球;
将所述陶瓷微球内嵌到预置的基材中,获得超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将介电材料和铁氧体材料混合成磁电材料,内嵌在基材中,同时可以提供负的有效介电常数或者负的有效磁导率,并且可以使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共振落在同一频率的区间,从而实现负的折射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材料的制备状态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超材料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超材料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首先,为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的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图1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简要介绍。
参见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材料的制备状态图,包括:
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上成型出预设阵列的半球形凹槽后的状态图如11所示;在第一基板的半球形凹槽中填充陶瓷微球后的状态图如12所示;在第二基板的半球形凹槽中填充陶瓷微球后的状态图如13所示;将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进行拼接,使陶瓷微球内嵌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拼接所得的球形空腔中,获得以陶瓷微球为微结构的超材料后的状态图如14所示。
以上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超材料以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为基材,在基材中嵌入了磁电材料制备的陶瓷微球,由于磁电材料材料的介电常数与基材的介电常数不同,因此磁电材料可以看作在基材上形成的微结构。由于磁电材料同时可以提供负的有效介电常数或者负的有效磁导率,并且可以使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共振落在同一频率的区间,从而实现负的折射率。
实施例一、
参见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超材料的制备方法流程图,该制备方法包括:
S21:将介电材料和铁磁体材料按预设比例混合成磁电材料。具体介电材料和铁磁体材料的比例可以依据复合介质的有效电磁参数对数计算公式(1)和(2)得到:
lnε=v1lnε1+v2lnε2 (1)
lnμ=v1lnμ1+v2lnμ2 (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未经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77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