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交通车轮的轮幅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37888.4 | 申请日: | 2011-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13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徐志富;臧权同;王克宇;徐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华铁铁路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17/00 | 分类号: | B60B17/00;B60B3/02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32106 | 代理人: | 江平 |
地址: | 22500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交通 车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车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轨道交通车轮通常是由轮毂、轮幅及形成轮缘与轮轨接触面的轮辋组成。轮幅是由相连接的平面、锥面或曲线形的薄壳系统组成的薄壳。轮幅幅板的形状有:直幅板、s型幅板、波浪型幅板、盆型幅板。幅板的形状对车轮的结构强度和刚度有较大的影响,其径向刚度可使车轮有较大的弹性,可以改善制动热负荷下车轮的应力状态和降低轮轨动作用力。幅板的轴向刚度应尽量大,减少车轮的轴向变形,防止轮轨正常接触位置和轮缘角度,影响车辆运行性能和增加爬轨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等应力、高铸造材质密度和质量的轨道交通车轮的轮幅。
本发明所述轮幅为蝶盆型的薄壳,接近轮毂的薄壳为锥形,接近轮辋的薄壳为抛物线曲线形,在所述锥形和抛物线曲线形之间的薄壳为渐近线曲线的盆底形。
本发明可采用不同的相连接的薄壳的数量,薄壳的相互位置,以及薄壳截面轮廓中央纵轴线倾斜角度,不同的构造方法来实现车轮疲劳强度和动力强度的提高。
本发明所述锥形的高度为所述薄壳深度的10~15%。
本发明所述抛物线曲线形薄壳的深度为所述薄壳深度的20~10%。
本发明所述盆底形的渐近线曲线的离心率e≥1,随着e的增大,双曲线张口逐渐变得开阔,且所述盆底形的深度为所述薄壳深度的70~75%。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轨道交通车轮1包括轮毂2、轮幅3 及形成轮缘5与轮轨接触面6的轮辋4。
本发明的轮幅3是由相连接的锥面或曲线形的薄壳系统组成的形状为蝶盆型的薄壳。
接近轮毂2的薄壳为锥形,如图中的C段,其高度为薄壳深度h的10~15%。
接近轮辋4的薄壳为抛物线曲线形,如图中的A段,且接近轮辋4的抛物线曲线形深度h1为薄壳深度h的20~10%。
在锥形C段和抛物线曲线形A段之间的薄壳为渐近线曲线的盆底形,如图中的B段,渐近线曲线的离心率e≥1,随着e的增大,双曲线张口逐渐变得开阔,渐近线曲线的盆底形的深度h2为薄壳深度h的70~7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华铁铁路配件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华铁铁路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78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记忆式后视镜控制装置
- 下一篇:仿丝绸彩涂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