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支持多个IEEE1588时钟域同步的方法及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39115.X | 申请日: | 2011-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2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蒋震;许俊;廖继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7/00 | 分类号: | H04L7/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陆敏勇 |
地址: | 215021 江苏省苏州市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持 ieee1588 时钟 同步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持多个IEEE1588时钟域同步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TD-SCDMA/TD-LTE、CDMA2000等技术的广泛部署,无线回传网的时间/相位同步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传统的无线回传网每一个站使用GPS进行时间相位的同步,由于GPS天线需要120度净空角,因此面临着难以部署和安装的问题;由于雷击等各项因素,GPS的故障率高,维护困难;并且GPS成本高,安全性稳定性差,因此急需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
目前普遍采用PTP (Precision Time Protocol,精确时间协议,于IEEE1588-2008定义)技术,该技术采用了主从时钟方案,周期时钟发布,在接收方利用网络链路的对称性进行时钟偏移测量和延时测量,实现主从时钟的频率、相位和绝对时间的同步。
PTP是一种低成本的时间/相位同步技术,可以做到亚微秒级别的同步精度,因此得到运营商的广泛部署。由于核心网的运营商通常要给多家提供移动业务的运营商提供服务,因此在核心运营商的设备上就会同时存在多个移动业务运营商的业务流量。根据无线回传的要求整个部署PTP的网络设备需要在一个时钟域内,因此核心网设备在每一个回传网中都是一个同步时钟角色。不同的无线回传网有着不同的主参考时钟,这就需要承载多个移动业务的核心网设备上可以支持多个PTP时钟同步域,而目前标准并没有对这种场景做过考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持多个IEEE1588时钟域同步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持多个IEEE1588时钟域同步的系统,该系统应用于所述支持多个IEEE1588时钟域同步的方法。
相应地,本发明的一种支持多个IEEE1588时钟域同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通过默认计数器来记录PTP报文接收方向上的时戳;
S20,解析PTP报文,获取默认计数器与所述报文对应时钟域计数器差值,将PTP报文接收方向的时戳转换为对应时钟域的时戳;
S30,使用时钟域时戳,计算处理后将结果调整到时钟域计数器中去。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S20中,通过报文的VLAN标签、UDP端口号、MPLS标签以及PTP域中的一个或组合来确定报文对应的时钟域。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每一时钟域对应一个时钟域计数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时钟域计数器根据一定的本地参考频率计数,并将其数值转换成实际时间值。
相应地,本发明的一种支持多个IEEE1588时钟域同步的系统,包括:
报文记录模块,用以通过默认计数器来记录PTP报文接收方向上的时戳;
报文解析模块,用以解析PTP报文,获取默认计数器与所述报文对应时钟域计数器差值,将PTP报文接收方向的时戳转换为对应时钟域的时戳;
报文处理模块,用以使用时钟域时戳,计算处理后将结果调整到时钟域计数器中去。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报文解析模块通过报文的VLAN标签、UDP端口号、MPLS标签以及PTP域中的一个或组合来确定报文对应的时钟域。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每一时钟域对应一个时钟域计数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时钟域计数器根据一定的本地参考频率计数,并将其数值转换成实际时间值。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以在一台核心设备上承载多个PTP时钟同步业务,确保每一个用户之间的时钟同步互不影响。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组网中存在多个时钟域的典型拓扑结构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支持多个IEEE1588时钟域同步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图2的具体处理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支持多个IEEE1588时钟域同步的系统的模块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91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