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管单元和具有该集管单元的热交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40180.4 | 申请日: | 201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50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徐康台;赵洪琪;早濑岳;金东炫;崔容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5B39/00 | 分类号: | F25B3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韩明星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元 具有 热交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集管单元,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由铝材料制成的集管单元。
背景技术
空调是一种被构造成控制周围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的系统。这样的空调与周围空气的热交换通过简单的制冷循环装置来实现。
制冷循环装置可包括压缩器、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从压缩器出来的高温高压制冷剂在经过冷凝器的同时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被变成低温状态。然后,制冷剂在经过膨胀阀的同时变成低温低压状态。接着,低温低压制冷剂在经过蒸发器的同时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冷却室内空气。
热交换器根据其安装位置被分成用于车辆的热交换器和家用热交换器。车辆热交换器和家用热交换器在它们所使用的制冷剂的种类和它们的安装位置的操作环境(例如,气流和气流速度)方面彼此不同。为此,为了获得最佳的热交换效率,这些热交换器在材料和尺寸方面具有不同的设计因素。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由铝材料制成的热交换器。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由铝材料制成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具有能够有效地分布制冷剂的结构。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由铝材料制成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具有能够确保期望的制冷剂内压的结构。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由铝材料制成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具有能够避免腐蚀并确保期望的刚度(stiffness)的结构。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由铝材料制成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具有能够实现排水性能的提高的结构。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集管单元包括:主体;盖子,结合到主体,其中,主体同时支撑盖子的外侧和内侧。
主体可包括基座和设置在基座处的安置凹槽。盖子可包括支撑部分和设置在支撑部分处的侧壁部分。盖子的侧壁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可安装在主体的安置凹槽中。
主体的安置凹槽可包括从基座突出的外侧壁部分和内侧壁部分。外侧壁部分突出的高度可高于内侧壁部分突出的高度。
主体还可包括从基座突出的中间隔壁。主体的中间隔壁可以以填隙方式被结合到盖子的支撑部分。
所述集管单元还可包括多个分隔板,所述多个分隔板安装在主体和盖子中,同时沿着主体和盖子的纵向布置,所述多个分隔板中的至少一个被插入到主体的中间隔壁中。
所述集管单元还可包括多个管,所述多个管安装在盖子的支撑部分中。在主体的中间隔壁上可形成有止动件,所述止动件用于设置所述多个管各自的插入位置。
所述集管单元还可包括多个管,所述多个管安装在盖子的支撑部分中。在对所述多个管执行结合工艺之前,所述多个管中的每个可保持与中间隔壁分开预定间隙。在结合工艺中,可通过覆层材料填充所述间隙。
集管单元可由铝材料制成。
制冷剂引入管可连接到集管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制冷剂引入管可由铜材料制成。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的连接管可布置在集管单元和制冷剂引入管之间。
制冷剂引入管可连接到集管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制冷剂引入管可由铜材料制成。制冷剂引入管可设置有加强构件,加强构件围住制冷剂引入管,以使制冷剂引入管被集管单元牢固地支撑。
制冷剂排放管可连接到集管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制冷剂排放管可由铜材料制成。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的连接管可布置在集管单元和制冷剂排放管之间。
制冷剂排放管可连接到集管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制冷剂排放管可由铜材料制成。制冷剂排放管可设置有加强构件,加强构件围住制冷剂排放管,以使制冷剂排放管被集管单元牢固地支撑。
R-22或者R-410A系列制冷剂可在集管单元中流动。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热交换器包括:一对集管单元;一对热交换单元,布置在所述集管单元之间,其中,每个集管单元包括主体和结合到主体的盖子,其中,主体同时支撑盖子的外侧和内侧。
每个集管单元还可包括多个分隔板,所述多个分隔板安装在主体和盖子中,以将集管单元分隔成多个部分。
集管单元和热交换单元可由铝材料制成。
R-22或者R-410A系列制冷剂可在集管单元和热交换单元中流动。
热交换器还可包括用于限定至少一个制冷剂路径的至少一个制冷剂回路,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剂路径被引入到集管单元中的一个中的制冷剂在热交换单元中进行热交换之后从集管单元中排出。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集管单元包括主体和结合到主体的盖子,其中,主体的至少一部分支撑盖子的端部。
主体的至少一部分可设置有安置凹槽,所述安置凹槽同时支撑盖子的端部的外侧和内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01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