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渗透泵型择时缓控释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40734.0 | 申请日: | 2011-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9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潘卫三;潘裕生;关津;张文骥;刘丹丹;潘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52 | 分类号: | A61K9/52;A61K47/04;A61K47/26;A61J3/07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07 | 代理人: | 李宇彤 |
地址: | 110136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渗透 泵型择时缓 控释 胶囊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渗透泵型择时缓控释胶囊及其制备方法,该缓控释胶囊能在一定时滞后恒速释药,用于治疗有昼夜节律性的疾病。
背景技术
缓控释制剂按药物释放类型可分为三种:定速、定位和定时释药。
定速释放技术指制剂以一定速率在体内释放药物,基本符合零级释放动力学规律。普通口服制剂血药浓度波动大,病人依从性差,不利于临床治疗,将其开发一日一次的缓控释定速释放制剂符合临床发展的需要。以渗透压为主要释药动力的渗透泵型控释制剂是最主要的定速释放制剂之一,其由于在设计时间里内外能维持恒定的渗透压差,为制剂内遇水溶解或均匀混悬的药物以零级释放提供了恒定的释药动力。药物的恒速释放有效地避免了体内血药浓度的峰谷现象,减少了因峰浓度导致的药物副作用,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顺应性。目前渗透泵型制剂多为单层片和多层片形式,药物与辅料压制成片芯,外包一层半透性的多聚物薄膜衣,在膜上用激光或机械打一个孔。在胃肠道中,水可透过衣膜溶解药物和辅料,片内渗透压高于外部介质,药物溶液或混悬液从小孔中不断被释放出来。
定时给药技术就是一种根据疾病的昼夜节律特点释放需要量的新的给药系统,通过制成多剂量的定时脉冲制剂能减少给药次数,提高病人的依从性;而且,由于脉冲制剂中的药物是在疾病发作时才给予药物,可避免服用普通制剂时,机体因长时间处在高浓度药物中引起的副作用,显示出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1999年一季度FDA又批准了Elan公司采用CODAS技术制成的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维拉帕米脉冲制剂(商品名:Verelan?PM)。这种技术是普通的双层渗透泵包两层衣膜并激光打孔而成,其不但工艺较为复杂,并且药理活性物质有可能在包衣过程中产生杂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渗透泵型择时缓控释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由带有释药孔的非匀质膜胶囊身、非水透过性胶囊帽及装载在里面的药理活性物质和辅料组成。所述的非匀质膜胶囊身是一种由囊材液和淬火液制备而成的不对称双层膜壳,详见图1。外层为致密薄层用以保证壳的刚性,内层为多孔厚层用以保证壳的通水性;它的形成原理为:囊材液中含有纤维素类聚合物及其溶剂和非溶剂,当模具浸入囊材液并抽出后,最表层的溶剂挥发,致使溶解其中的聚合物首先形成了薄的致密层,之后发生相转变,液态囊材液逐渐转变为固态并沉降在模具之上。当模具浸入淬火液后,由于囊材液中的非溶剂与聚合物不相溶但与淬火液相溶,故非溶剂脱离固态囊材液,从半透性致密层流出进入淬火液,遂在固态囊材液中形成孔道。剥壳干燥后就形成了内层多空外层致密的非匀质膜胶囊。
非水透过性胶囊帽是一种由胶囊液灌注到模具中挥发干燥而成的对水不透的致密膜壳,详见图2。它形成的原理为:胶囊液中含有纤维素类聚合物及其溶剂,灌满胶囊液的模具在适宜温度下溶剂挥发,当纤维素的重力和其对模具壁的粘附力相等时,溶剂不断以一定速度挥发至干燥即得。
本发明是将用以压制渗透泵制剂的药理活性物质和辅料直接以颗粒或粉末形式灌入非匀质膜胶囊身中,将非水透过性囊帽与囊身扣紧并封口,在胶囊帽的顶部打一小孔,见图3。整个系统模拟了普通渗透泵片剂的结构:本发明中药理活性物质和辅料的粉末与普通渗透泵压制的片芯相同,本发明中非匀质膜胶囊身与普通渗透泵片外包的半透性多聚物薄膜衣功能类似,并且都打孔且释药机理一致。不同的是,本发明直接以粉末灌装胶囊,包衣和药理活性物质分开操作,很好的避免了药理活性物质的破坏,并且由于胶囊帽的水不透性,给药的一段时间内有释药空一侧不能被水化而不能释药,而后通过胶囊内部水的传递,整个胶囊内容物全部水化后,以渗透压为动力恒速释药,故口服本释药系统可以用于治疗具有时辰动力学特征的疾病。减少了药物副作用,提高了患者的顺应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药科大学,未经沈阳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07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碳纤维复合芯压制成型的加工模具
- 下一篇:吸尘辅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