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压断路器特性在线监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40836.2 | 申请日: | 201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35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朱毅;唐建春;夏永平;陈春;孙国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电力公司大丰市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27 | 分类号: | G01R31/327;G01M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1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断路器 特性 在线 监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线监测装置,特别适用于10kV断路器的在线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断路器的分合闸监视回路大多是依靠保护测控装置完成,仅能监视回路的完好性,对断路器的电气性能及机械性能的好坏不能正确反应,对断路器的变化趋势也无法预测,为此已有部分厂家开发了高压断路器机械特性在线监测系统。断路器,特别是10kV断路器数量巨大,但由于现有在线监测系统的造价无法满足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需求,再加之现有在线监测系统需测量断路器动触头行程和机械振动等相关量,其安装复杂并有可能对断路器本体产生伤害,这些都阻碍了高压断路器机械特性在线监测系统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随着配电系统逐步安装了电压无功集中控制系统,对电容器的频繁投切,加快了断路器老化,从而导致10kV断路器故障频发。配网运行维修人员迫切需要一种价格低廉、安装简单、不对断路器本身有伤害的高压断路器机械特性在线监测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低成本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压断路器特性在线监测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压断路器特性在线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分别与主回路电流信号模块、分闸线圈电流信号模块、合闸线圈电流信号模块、电源模块相连接,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通讯模块相连接。其中,主回路电流信号模块可由电流互感器和A/D转换器组成,也可采用光学电流互感器;分闸线圈电流信号模块和合闸线圈电流信号模块可采用电流传感器;通讯模块即可采用GPRS通讯,也可采用光纤通讯将信息直接接入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价格低廉、安装简单、不会对断路器本身产生伤害,能够初步分析断路器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变化趋势和变化速度,提醒运维人员对可能会出现故障设备进行检查或维修,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主回路电流信号模块、2.分闸线圈电流信号模块、3.合闸线圈电流信号模块、4.电流互感器5.A/D转换器、6.电源模块、7.中央处理器、8.通讯模块、9.远方主站、10.监测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当发生断路器分、合闸时,一次侧安装在断路器主回路的电流互感器,其二次侧经A/D转换器可将断路器的开断电流等信息输入中央处理器,即完成主回路电流信号输入工作;安装在分闸线圈回路、合闸线圈回路的电流传感器可将分、合闸电磁铁线圈电流信息输入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将处理后的信息由通讯模块直接或经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传输给远方主站;远方主站将所测数据保存并与设定的标准值及历史数据综合比较,初步分析出该断路器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变化趋势和变化速度,当判断出该断路器有可能处于故障边缘时,主站通过设在变电站集中监控中心的监控终端向值班运行人员报警,提醒维修人员检查该设备或使用高压断路器机械特性测试仪器对该断路器进行测试,以明确该设备性能,确定是否需要检修该断路器。
本发明根据分合闸电磁铁线圈电流波形判断分合闸时间,根据开断电流出现的次数判断断路器的开断次数,根据开断电流大小计算累计触头磨损,从而推算出断路器的电寿命。
本发明诊断断路器分合闸线圈状态的方法:当断路器分闸后,合闸线圈应有电流,分闸线圈应没有电流;当断路器合闸后,分闸线圈应有电流,合闸线圈应没有电流;通过对分合闸线圈电流的监测,可推断出分合闸线圈回路是否出现故障,如有无断线、接地、转换开关失灵、线圈烧毁等。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式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电力公司大丰市供电公司,未经江苏省电力公司大丰市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08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播业务控制方法及光网络单元
- 下一篇:集成电路装置以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