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铁铺轨道床施工移动的搅拌车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40840.9 | 申请日: | 2011-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1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杨永臣;赵文君;范喜德;刘习生;刘平旺;张爱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上海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C5/42 | 分类号: | B28C5/4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方专利事务所 31127 | 代理人: | 吴干权 |
地址: | 200436 上海市闸***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铁 铺轨 道床 施工 移动 搅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地铁铺轨道床施工设备及施工方法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地铁铺轨道道床施工移动的搅拌车和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地铁轨道施工中,道床施工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将商品混凝土运至下料口,通过下料口把混凝土输送到用于装载混凝土的料斗里,装载混凝土的料斗一般是不封盖的长方体,且具有三个面可以打开的功能,通过轨道车运送到道床施工作业面前,用铺轨小龙门将装载混凝土的料斗吊到施工作业面上,将料斗上的三个面分时依次分别打开进行混凝土浇注施工。
这种施工方法存在的主要缺陷:
1、在运输过程中,混凝土处于静止状态容易发生离析、泌水、初凝,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使浇注的道床质量不稳定,很有可能达不到质量要求,因此不适合长距离5km以上运输。
2、打开料口时混凝土靠自重卸到施工作业面,使钢轨、轨枕、扣件等被污染,且造成混凝土浪费。
3、用小龙门把料斗运往作业面时,需要增加小龙门操作、配合装卸及轨道清理(污染了的钢轨、轨枕、扣件)等人员,从而增加了用工量。
4、受施工距离限制,随着施工道床长度增加,必须有新的下料口提供,而在土建结构上预留下料口存在结构安全、防水及协调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输送距离长、施工速度快、成本低、环保的轨道移动混凝土搅拌车和拖式泵。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地铁铺轨道道床施工移动的搅拌车,包括混凝土罐(搅拌罐)、柴油发动机26、液压泵、液压马达24、变速箱22、控制装置28,其特征在于混凝土罐固定在平板车17上,在混凝土罐进料口与平板车17之间设有第一支架8和第二支架9,第二支架9上设有滚轴6传动混凝土罐,第一支架8与混凝土罐进料口上设有进料斗5,在混凝土罐进料口与第一支架8下部设有出料口及输送管道10,所述的输送管道10的壳体通过支架固定在平板车17上,混凝土罐的左侧底部中夹设有传动轴7,传动轴7另一端上设有液压马达24传动装置,液压马达24上设有变速箱22,所述的液压马达24上设有柴油发动机26,液压马达24上设有风扇21控制和蓄电池18,所述的平板车17底部由钢轨走行轮与轨道接触。
液压马达24传动装置的外面设有防雨罩,所述的防雨罩主体为长方形结构。
柴油发动机26为两缸柴油发动机26。
有关上述搅拌车的使用施工方法,装载搅拌罐的平板车由轨道车牵引在轨道上运行至施工作业面前,并将罐内的混凝土输送到拖式泵的受料斗内,混凝土装满罐后,启动柴油发动机26同时打开液压供油开关和液压油制冷电机开关,驱动液压泵将液压油输送到液压马达24,液压马达24通过齿轮将动力传至变速箱22,变速箱22将它转为大扭力矩的动力,带动混凝土搅拌罐,对罐内的混凝土进行搅拌,在钢轨上可移动式拖式泵将受料斗内的混凝土放入内仓加以输送压力,由输送管道送至道床施工混凝土浇注部位。
为实现上述目的,改造了地铁铺轨道道床施工移动的拖泵,将拖式泵原来装有橡胶轮部位改装为在钢轨走行轮。
拖式泵可以在轨道上移动,将搅拌车运输到作业面前的混凝土施加压力后,由输送管道将混凝土输送至施工浇注部位,进行混凝土浇注施工。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
1道床混凝土运输距离不受限制,适合长距离情况下道床及水沟的施工。
2保证道床混凝土质量。混凝土通过具有转动搅拌功能的混凝土罐运输,拖式泵将混凝土输送到作业面,避免发生早凝、离析、泌水等现象,混凝土性能指标基本不会改变,满足施工时各种技术指标。
3施工速度加快,减少用工量。浇注时间短,加快了施工速度;简化了作业环节,减少施工工人数量。
4混凝土通过拖式泵和输送管浇注到作业面,不会对钢轨、轨枕和扣件产生污染。
5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因为它能长距离运输,减少结构上预留口而增加的投资,减少长期占有城市用地,为城市正常运转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
6搅拌筒、动力机组及拖式泵还可以恢复原有的属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外观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混凝土搅拌罐主视图;
图5是图4的左视图;
图6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6的右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罐车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上海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上海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08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聚合物佐剂的农药组合物
- 下一篇:一种利用活性炭做除臭剂的禽畜粪便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