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处理剩余污泥减量同步反硝化的系统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41054.0 | 申请日: | 2011-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27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彭永臻;张良长;王淑莹;唐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C02F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王维新 |
地址: | 10002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处理 剩余 污泥 同步 硝化 系统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处理剩余污泥减量同步反硝化的系统,包括控制装置、主反应器、原水注入机构、污泥注入机构以及排水机构与排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注入机构、所述污泥注入机构、所述排水机构和所述排泥机构都分别与所述主反应器相连接,在所述主反应器的侧壁上分别设有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接的pH传感器和ORP传感器,在所述主反应器的顶部设有用于控制所述主反应区内部温度的温控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剩余污泥减量同步反硝化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注入机构由依次连通的硝化液原水池、进水泵与进水管构成,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主反应器相连通;所述污泥注入机构由依次连通的储泥池、进泥泵与进泥管构成,所述进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主反应器相连通,所述进泥泵和所述进水泵还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剩余污泥减量同步反硝化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机构由依次连通的排水池、排水泵与排水管构成,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主反应器相连通,所述排水泵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接;所述排泥机构由依次连通的排泥池、排泥泵与排泥管构成,所述排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主反应器相连通,所述排泥泵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剩余污泥减量同步反硝化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反应器中设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剩余污泥减量同步反硝化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反应器的顶部还设有排气阀、水封装置与气体取样口,所述排气阀与外部的气体收集器相连接。
6.一种应用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系统,实现剩余污泥减量同步反硝化脱氮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启动系统,主反应器中首次启动的接种污泥由污泥消化系统排泥和城市污水生物脱氮系统的剩余污泥按一定配比混合而成,调试并启动控制装置;
(2)启动进水泵,将原水池中的硝化液注入主反应器中,当达到预先设定的时间后,关闭进水泵和进水阀门;
(3)开启搅拌装置,同时开启温控装置,主反应器中的泥浆进行同步发酵反应与反硝化反应,并判定是否需要对主反应器进行排泥或换泥操作;
(4)停止搅拌,并关闭温控装置后,开始沉淀,达到预先设定沉淀时间后,进入下一道工序;
(5)开启排水阀排水,排水结束,进入下一道工序;
(6)关闭排水阀,开始闲置,当达到预先设定的闲置时间后,系统读取预先设定的整个反应的循环次数设定值,若未达到预先设定的循环次数,则系统由在线控制系统自动循环从步骤(2)开始,直至达到预先设定的闲置时间,进入下一道工序;
(7)计算机对循环次数的设定值进行判断,若达到预先设定的整个反应的循环次数的设定值,则控制装置自动使系统停止运行,反之,则从步骤(2)开始重新循环开始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首次启动时,主反应器中接种的混合污泥的体积与下次排水结束后混合污泥的体积相等,并使反应区污泥浓度在完成进水之后维持在10KgMLSS/m3左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在搅拌器开始搅拌时,开启用于检测与控制主反应器内部温度的温控装置,并同时记录pH值和ORP值,以其相关值作为控制参数,根据本次搅拌时间的长短来进行判定是否需要对主反应器进行排泥或换泥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本次搅拌时间超过给定的最大搅拌时间时,认为此时主反应器中的剩余污泥发酵能力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失去了反硝化能力,则打开排泥阀,开始排泥,按照排泥量设定排泥时间,排泥结束后停止搅拌与温控装置,开启进泥泵开始进泥,按照进泥量设定进泥时间,完成主反应器的一次换泥过程,进入步骤(4);当本次搅拌时间小于给定的最大搅拌时间时,越过换泥操作,直接进入步骤(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105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