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氯乙烯生产的低汞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41744.6 | 申请日: | 2011-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04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董轶望;高吉轩;雷新胜;朱雨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海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31/30 | 分类号: | B01J31/30;B01J37/02;C07C21/06;C07C17/08 |
代理公司: | 天津翰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0 | 代理人: | 胡安朋 |
地址: | 300381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氯乙烯 生产 复合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涉及包含金属汞和镍的催化剂,具体地说是用于氯乙烯生产的低汞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氯乙烯作为聚氯乙烯的单体需求量与日俱增。至今国内生产氯乙烯的主要工艺是乙炔氢氯化反应,该反应采用的催化剂绝大多数都是活性炭负载的高汞催化剂,其中氯化汞含量的质量百分比高达12%以上。现今国内汞资源的严重匮乏使得高汞催化剂到了无米下炊的地步,加之国际社会对汞资源的限制开采、限制出口等政策也使得高汞催化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摆脱上述困境的出路有两条,即研发乙炔氢氯化反应用的无汞催化剂和低汞催化剂。
目前无汞催化剂的研究还只是处于实验室阶段,其中决大多数采用贵金属活性组分作为催化剂活性中心,相比于现有汞催化剂而言,不但成本特别昂贵,而且活性和稳定性都很难与汞催化剂相比。CN101249451、CN101670293和CN101905157A都公开了乙炔氢氯化反应用的无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无汞催化剂均为贵金属催化剂,其不仅成本十分昂贵,并且活性和稳定性都不及汞催化剂。
低汞催化剂既可以有效地降低汞的用量,又有较低的制备成本,因而低汞催化剂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但是对低汞催化剂的研发目前也还是处在起步阶段。CN101596459公开了氯化汞低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系采用活性炭为载体吸附氯化汞,该催化剂配方为:氯化汞8.0%~10.0%,稀土氯化物助剂A8%~13%,碱土金属氯化物助剂B5%~25%,助剂C10%~20%,余为活性炭。从该催化剂配方可见,其汞的含量仍然较高,而且因所用助剂繁多,其制备的工艺相对复杂和成本较高;CN102151573A披露了一种用于制备氯乙烯的低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采用5%的氯化锰溶液浸渍2小时处理后的煤质炭作为载体,使用真空浸渍法将较低含量的氯化汞以及其他助剂负载于载体上,并通过旋转蒸发等干燥手段得到新型催化剂。该方法中用来浸渍处理煤质炭的氯化锰溶液的沸点很高,在氯化锰改性后,煤质炭载体表面会均匀吸附氯化锰,使煤质炭载体表面的性质发生改变,结果是使得所制得的低汞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和选择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用于氯乙烯生产的低汞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通过用王水和三乙胺的水溶液对载体煤质炭的预处理,在制备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和助剂氯化镍,在降低用于氯乙烯生产的催化剂中的汞含量的同时,也明显地提高了低汞复合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和选择性。
本发明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氯乙烯生产的低汞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煤质炭载体的预处理
在室温状态下,将煤质炭用王水浸泡并搅拌1小时,然后将其抽滤并将滤饼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滤液的pH值为5~7,之后将滤饼在120℃烘干,将所得烘干的滤饼加入到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的三乙胺水溶液中于120℃同时回流并搅拌3小时,然后将其抽滤并并将滤饼在120℃烘干,制得预处理后的煤质炭载体,所述煤质炭、王水和质量百分比浓度10%的三乙胺水溶液的用量比为1g∶3mL∶3mL;
第二步,制备低汞复合催化剂
2.1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的加入
按质量比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HgCl2=2.85~7.65∶4~6.5,分别称取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和HgCl2,在50℃超声波水浴搅拌状态下,将所称取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加入到去离子水中,随后加入所称取的HgCl2,并继续搅拌30分钟后关闭超声,去离子水中所加入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和HgCl2全部溶解形成溶液,然后加入分析纯盐酸调节该溶液的pH值至4.0~5.0,并在密封条件下以300r/min的速率搅拌3小时,再后采用真空度为0.07MPa以上的真空旋转蒸发方式,于60℃下将上述溶液浸渍到由第一步制得的预处理后的煤质炭载体中,直至干燥状态,得到在煤质炭载体中浸渍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和HgCl2的中间产物;
2.2助剂氯化镍的加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海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海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17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