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半轴锻造生产线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43246.5 | 申请日: | 2011-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99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王灿喜;黄朝武;张兴禄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畅丰车桥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K1/06 | 分类号: | B21K1/0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钟善招 |
地址: | 364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锻造 生产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加工设备与自动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配件生产线,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半轴锻造生产线。
现有技术
目前国内汽车半轴生产厂家锻造半轴的质量完全依靠人工来控制,工艺流程如下:锻造生产时,靠人工操作把堆在中频加热炉边料架上的半轴棒料搬到中频加热炉加热,根据被加热工件的颜色判断加热温度,然后靠人工把到温的棒料转移到锻造设备上进行锻造,锻造工序结束后,靠人工把半轴毛坯搬到料架上。
现有的半轴锻造生产方式,工人劳动强度大,被加热工件温度依靠工人的经验判断,中频加热炉水平放置,采用人工送料方式,炉膛经常被工件磕碰开裂,发生碰电打火形象,设备的故障率高,经常断续生产,能耗大,产品质量没有保证,生产成本高,没有市场竞争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条生产效率高、能耗低、中频感应加热炉加热温度可控、故障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小的自动化控制的汽车半轴锻造生产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汽车半轴锻造生产线,包括棒料输送线、锻造成品输送线、中频感应加热炉、锻造压力机,它还包括用于工序间转移工件的机器人;所述中频感应加热炉的炉膛是倒置(即炉膛的开口方向朝下)的,棒料放置在自动送料托盘上,沿送料轨道进出炉膛;整条生产线实现自动化控制。所述整条生产线实现自动化控制,是指棒料输送线、半轴锻造过程、锻造成品输送线实现并线联机。人工操作只需要把半轴棒料放在输送带上,整条生产线起动后,机器人自动取料依次把工件放在中频感应加热炉的送料托盘上,伺服电机依次把棒料送进、送出炉膛,机器人依次把加热好的工件转移到锻造压力机上锻造,然后把锻造成品放在锻造成品输送线上,整条生产线实现自动化生产。
与现有的半轴锻造生产方式相比,本发明增加了在工序间转移工件的机器人,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了作业环境,提高了生产效率;本发明的中频感应加热炉的炉膛采用倒置方式,生产时只要把棒料依次放在炉膛下方的自动送料托盘上,棒料可以依靠自身的重力贴紧在送料导轨上,设备起动后,通过伺服电机控制工件进出加热炉膛,避免人工操作碰伤炉膛;本发明棒料的加工温度可根据设定的加热时间(通过调节棒料进出炉膛的时间)来控制,工件的加热温度稳定可控,摆脱靠人工观察控制的手段;由于炉膛是倒置的,加热产生的氧化皮不会落在炉膛内,杜绝了水平放置炉膛时氧化皮容易落入炉膛裂缝而经常发生的碰电打火现象,大大提高了中频加热设备的稳定性;本发明半轴锻造生产线锻造生产各工序间采用6自由度的机器人转移工件,进料、出料输送线和加热、锻造生产过程并线联机,半轴锻造生产线完全实现自动化生产,可根据生产需要长时间连续生产,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能耗,产品质量稳定,整条生产线只需要2个人,极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为了使工件能依靠自身的重力贴紧在送料导轨上,中频感应加热炉的炉膛与水平线的夹角是锐角(即小于90°)。
作为优选,中频感应加热炉的炉膛与水平线的夹角为80°。
所述中频感应加热炉的炉膛的内衬材料采用而高温陶瓷材料,这样能使内衬材料经久耐用,更换方便,不再需要靠人工修补炉膛的传统工艺。
所述中频感应加热炉的炉膛采用多炉膛并列结构,这样,几个炉膛同时加热,工件加热周期调整方便,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设备的效率,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汽车半轴锻造生产线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中各标识表示:
1、棒料输送线;2、锻造成品输送线;3、中频感应加热炉;4、锻造压力机;5、机器人;6、棒料;7、自动送料托盘;8、送料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畅丰车桥制造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畅丰车桥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32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产1,6-己二醇和己内酯的方法
- 下一篇:基板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