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斜度井液力驱动采油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46225.9 | 申请日: | 2011-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40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9 |
发明(设计)人: | 程正全;刘丙生;王慧莉;张中慧;于雪林;黄润晶;徐建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李夫寿 |
地址: | 10002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斜度 井液力 驱动 采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采适用于机械采油的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大斜度井液力驱动采油装置。
背景技术
石油开采中采用斜井、大斜度井开发,可以扩大油层裸露面积、提高油井单井产量、挖潜剩余油、提高采收率,逐渐成为油田的发展趋势。大斜度井采油一般应用有杆和无杆两种举升生产设备,有杆举升方式虽然技术成熟,但是存在着①杆管偏磨严重;②生产周期短等问题;而无杆举升方式虽然解决了管杆偏磨,但是存在着③投入大、成本高;④维护工作量大等问题;⑤换向机构寿命短、可靠性差;⑥两种举升设备均存在着难以实现大斜度井经济高效开采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斜度井液力驱动采油装置,采用水力驱动井下往复抽油泵的无杆举升工艺结构,有效地克服或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或不足,进一步提高工艺技术的可靠性,延长油井生产周期,降低投入成本,满足油田大斜度井开采需要。
本发明所述的大斜度井液力驱动采油装置,包括单流阀、补液罐、可调压单流阀、动力泵、抽油泵、扶正器、外管、套管、内管、电机、减速机、双螺杆泵、第一蓄能装置、第二蓄能装置、输出干线。所述套管中顺次安装有外管、内管,内管的一端安装有动力泵、抽油泵,内管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一蓄能装置、输出干线,双螺杆泵一端与外管、电机、减速机相连接,双螺杆泵的另一端与第二蓄能装置、单流阀相连接,该单流阀顺次与补液罐、输出干线相连接。
其中,所述抽油泵安装于外管内的内管的内端部,并伸出外管和内管外,处在套管内。所述第一蓄能装置、输出干线与内管的外端部相连接。所述外管的外端部与双螺杆泵的下端部相连接。所述外套管内的外管上安装有扶正器。所述单流阀、补液罐、可调压单流阀、电机、减速机、双螺杆泵、第一蓄能装置、第二蓄能装置、输出干线安装连接于井口以上,构成地面设备。所述动力泵、抽油泵、扶正器、外管、套管、内管安装连接于井口以下及井的大斜度乃至水平部位,组成井下设备。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液力驱动举升,取消抽油杆运动件,彻底消除杆管偏磨;
2、采用地面压力控制井下抽油泵换向,确保举升时全冲程运行;
3、地面动力液换向无需换向阀,避免了换向机构寿命短、可靠性差等问题;
4、地面设施简单,安装、维护、管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一种大斜度井液力驱动采油装置,包括单流阀1、补液罐2、可调压单流阀3、动力泵4、抽油泵5、扶正器6、外管7、套管8、内管9、电机10、减速机11、双螺杆泵12、第一蓄能装置13、第二蓄能装置14、输出干线15,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8中顺次安装有外管7、内管9,内管9的一端安装有动力泵4、抽油泵5,内管9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一蓄能装置13、输出干线15,双螺杆泵12一端与外管7、电机10、减速机11相连接,双螺杆泵12的另一端与第二蓄能装置14、单流阀1相连接,该单流阀1顺次与补液罐2、输出干线15相连接。
抽油泵5安装于外管7内的内管9的内端部,并伸出外管7和内管9外,处在套管8内。第一蓄能装置13、输出干线15与内管9的外端部相连接。外管7的外端部与双螺杆泵12的下端部相连接。外套管8内的外管7上安装有扶正器6。单流阀1、补液罐2、可调压单流阀3、电机10、减速机11、双螺杆泵12、第一蓄能装置13、第二蓄能装置14、输出干线15安装连接于井口以上,构成地面设备。动力泵4、抽油泵5、扶正器6、外管7、套管8、内管9安装连接于井口以下及井的大斜度乃至水平部位,组成井下设备。
运行时,地面采用双螺杆泵12驱动,依靠电机正反转实现双螺杆泵12运行换向,利用油井产出液做动力液。上冲程时,双螺杆泵12正转使第二蓄能装置14内动力液被排到内外管环空,压力升高,动力液驱动动力泵4上行,带动抽油泵5上行,实现进液;下冲程时,双螺杆泵12反转使内外管环空动力液排出,第二蓄能装置14内储存能量,压力降低,同时井口第一蓄能装置13释放能量驱动动力泵4下行,带动抽油泵5下行,实现排液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62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