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修补用超早强注浆材料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347875.5 申请日: 2011-11-07
公开(公告)号: CN102503310A 公开(公告)日: 2012-06-20
发明(设计)人: 曾晓辉;王平;叶跃忠;李固华;陈嵘;肖杰灵;杨彦克;潘绍伟 申请(专利权)人: 西南交通大学
主分类号: C04B28/04 分类号: C04B28/04;C04B28/06
代理公司: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代理人: 张澎
地址: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高速铁路 轨道 结构 修补 用超早强注浆 材料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修补用超早强注浆材料,适用于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混凝土裂缝、水泥沥青砂浆充填层离缝、裂缝及伤损的修补。

背景技术

近年来,高速铁路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我国更是如此,截止至2011年9月,我国已经建成通车高速铁路1.3万km。在建成的高速铁路中,相当多的线路采用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在这类型的轨道结构中,混凝土开裂与水泥沥青砂浆充填层与轨道板的离缝与破坏成为主要的破坏形式,高速列车动荷载与水侵蚀耦合所导致的动水压作用成为主要的破坏源。

无砟轨道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混凝土结构裂缝具有深、长等特点,同时无砟轨道的结构特点也给混凝土结构与水泥沥青砂浆充填层的修补施工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注浆成为较为有效的修补施工方式。

在注浆修补中,注浆材料颗粒太粗将使浆液难以进入裂缝,同时由于阻力原因将难以注满,因此采用传统无机注浆材料,如水泥浆等难以达到要求,粘结力差也是传统无机注浆材料难以满足要求的原因;而采用传统化学浆液如环氧树脂将使成本上升,此外环氧树脂耐疲劳、耐老化、耐水性等性能较差,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对温度较为敏感,因此也难以达到要求。

另外,在高速铁路运营中,用于维护的“天窗时间”特别短,因此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需注浆材料的强度2h需达到7.0MPa以上,以满足次日通车的要求,而普通材料,如普通硅酸盐水泥3d强度仅20.0MPa左右,因此需研发特殊的注浆材料。

综上所述,用于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修补的材料需具有低粘度、超早强、低成本、耐疲劳、耐老化、耐水侵蚀等特点,而现有的一些材料很难满足上述要求,急需研发新型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修补材料。随着大量高速铁路线路的建成与通车,维护将成为高速铁路的核心问题之一,因此该材料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以上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修补用超早强注浆材料,并使之具有低粘度、超早强、低成本、耐疲劳、耐老化、耐水侵蚀等优点的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手段来实现的。

一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修补用超早强注浆材料,由下列物料混合搅拌而制成,采用先液料后固料的加料顺序,即依次加入水、聚合物乳液、减水剂、流变助剂、消泡剂;再加入掺合料、水泥、膨胀剂、促凝剂、缓凝剂经高速搅拌混合而成。组分所占重量份为:超细水泥:100份,掺合料:50~150份,可再分散乳胶粉25~50份,聚合物乳液3~10份,膨胀剂:5~25份,羧酸减水剂:0.1~1.0份,促凝剂:0.1~10份,缓凝剂:0.1~5份,流变助剂:0.001~0.005份,聚醚-硅氧烷共聚物消泡剂:0.001份,水:20~70份。

本发明材料具有低粘度、超早强、低成本、耐疲劳、耐老化、耐水侵蚀等优点,可用于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混凝土裂缝、水泥沥青砂浆充填层离缝、裂缝及伤损的修补。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有超细水泥,采用比表面积超过1000m2/kg、按1∶2重量份配制、28d强度为52.5MPa以上的硅酸盐水泥和硫酸铝盐水泥混合物。

所用掺合料为粉煤灰、硅灰、偏高岭土、石英粉等的混合物,其中硅灰比表面积≥3000m2/kg,活性指数≥1.3;偏高岭土面积≥1000m2/kg,活性指数≥1.2;石英粉直径≥0.075mm小于1%;各成分所占重量份为:硅灰:100,偏高岭土:50~150,石英粉:100~200。硅灰以及超细偏高岭土、石英粉等的掺合料技术,利用矿物掺合料的微集料效应、活性效应与形态效应,解决了新拌浆体的易离析、分层问题,并利用矿物掺合料的“火山灰效应”,将体系游离Ca(OH)2反应,降低其溶解与溶出,并对体系内部各界面进行了改善,使体系变得更加密实。

所用可再分散乳胶粉,其成分可以是醋酸乙烯酯与乙烯以及高级脂肪酸乙烯酯三元共聚胶粉、丙烯酸酯与苯乙烯共聚胶粉、醋酸乙烯酯与乙烯共聚胶粉。

所用聚合物乳液,其成分可以是丁苯乳液、氯丁胶乳、苯丙乳液等。通过加入可再分散乳胶粉和聚合物乳液,使水泥浆体内部形成具有较高粘结力的膜,并堵塞浆体内部毛细孔隙。水泥水化与聚合物成膜同时进行,最后形成水泥水化物与聚合物相互交织互穿的网络结构,增大水化物的韧性,提高其耐久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78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