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47939.1 | 申请日: | 2011-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9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樱井智则;高桥次郎;小林主税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M1/23 | 分类号: | H04M1/23;H01H13/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张旭东 |
地址: | 日本神奈***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文讨论的实施方式涉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诸如蜂窝电话的电子装置设置有各种键作为装置的输入接口。用户按压键,由此执行各种操作。已知电子装置具有包括例如触点开关的键结构。
例如,在日本特开2007-109486号公报中描述的包括触点开关的键结构包括印刷板模块和在印刷板模块上布置的键模块。印刷板模块包括其上具有电子电路的印刷板和布置在印刷板上的触点开关。键模块例如具有键胶垫(key rubber)和布置在键胶垫上的键顶(key top)。键胶垫是布置在印刷板模块上的弹性部件。
键胶垫具有平面部、支撑部和推动器。平面部与触点开关相反地布置。在印刷板上不设置触点开关的位置处,支撑部支撑平面部。推动器是在平面部的位于触点开关侧的表面上的位置处对应于触点开关形成的突起。键顶位于平面部的与形成推动器的表面相反的表面上。当用户按压任何一个键顶时,相应的平面部弯曲,相应的推动器按压相应的触点开关,并且触点开关由此开启。
在日本特开2007-109486号公报中描述的键结构中,前壳体保持键胶垫,由此防止键胶垫脱落。可以使用这样的结构代替日本特开2007-109486号公报中描述的键结构:在电子装置的壳体中,印刷板模块固定到与壳体一体的放置板(placement plate),印刷板模块由此固定到壳体,在不将前壳体放置在键胶垫上的情况下,键胶垫粘合到印刷板模块,键顶粘合到键胶垫,并且由此固定键模块。在该情况下,壳体的厚度可以降低。
在使用键柔性线缆以将在第一印刷板上形成的电子电路电连接到在第二印刷板上形成的电子电路的情况下,键柔性线缆从其连接第一印刷板的一端延伸,并在放置第一印刷板的放置板的端面的外侧上折叠,并且键柔性线缆的另一端连接到例如布置在放置板的背面上的第二印刷板。
如果在键柔性线缆的折叠部由于其自身重量而弯曲的方向上设置诸如蜂窝电话的滑动模块的另一部件,该折叠部可以与另一部件接触,并可以朝向键胶垫按压。在该情况下,被另一部件按压的折叠部按压键胶垫,并且因此,键胶垫可能从印刷板模块剥落。
发明内容
因此,在实施方式的一个方面中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中防止键胶垫从印刷板模块剥落。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壳体,其包括固定部;印刷板,其固定到固定部;键胶垫,其设置有键顶并固定到印刷板;和柔性线缆,其附接到印刷板并在与固定部的固定印刷板的表面不同的方向上弯曲,其中键胶垫包括接触部和锁定部,接触部与柔性线缆的折叠部接触,并受到柔性线缆的反作用力,锁定部通过反作用力按压壳体。
通过至少在权利要求中具体指出的特征、元件和二者的组合,将实现并获得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
应当理解,上文对本发明的概述与下文对本发明的详述都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且不是对要求保护的发明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蜂窝电话处于闭合状态的外形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蜂窝电话处于打开状态的外形的立体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蜂窝电话的显示器侧壳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蜂窝电话的平面图;
图5是示出沿着线V-V截取的图4的蜂窝电话的部分截面的截面图;
图6是印刷板模块的圆顶开关部的截面图;
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锁定棘爪部的放大图;
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蜂窝电话的平面图;
图9是示出沿着线IX-IX截取的图8的蜂窝电话的部分截面的截面图;和
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锁定棘爪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地描述在本申请中公开的电子装置的实施方式。公开的技术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例如,尽管在下面的实施方式中,采用蜂窝电话作为电子装置的示例,但下面的实施方式不仅可以应用于蜂窝电话,而且可以应用于诸如PDA(个人数字助理)的电子装置。
[第一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通株式会社,未经富士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79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