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节能型三流体联合射流真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48422.4 | 申请日: | 2011-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45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吴艳坤;杨家兵;娄筱维;常红星;刘柱;周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艳坤 |
主分类号: | F04F5/54 | 分类号: | F04F5/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12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型 流体 联合 射流 真空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能型真空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烟草行业中烟叶真空回潮、真空脱水、真空降温等领域的节能型三流体联合射流真空装置。
二、背景技术:
在目前文献资料公布以及实际应用的射流真空系统中,一般采用单流体射流真空系统或者双流体真空系统,例如蒸汽喷射系统,压缩空气射流泵、汽液联合射流真空系统等,对大型真空系统来讲,所采用的工作介质一般为水蒸汽和水。
由于蒸汽、空气、水的物理特性、特别是可压缩性不同,所以能获得的真空度、工作特性也有明显区别,目前还没有同时利用这三种流体作为工作介质的真空装置。
在烟草行业,烟叶真空增湿、真空脱水、真空降温设备中采用的真空系统主要有以下类型:
(1)蒸汽喷射真空系统,例如五级七泵真空系统、三级四泵真空系统
(2)机械泵真空机组
(3)蒸汽喷射器+水射流真空泵组。
在烟叶真空增湿、脱水、降温过程中,采用射流真空系统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但全部采用蒸汽喷射真空系统,一则运行成本高,二则间歇性的工作特点使得蒸汽管网容易产生波动,所以该结构型式将逐渐退出实际应用。
目前的应用技术中,蒸汽喷射器+水射流真空泵组是最节能的一种结构形式,符合国际倡导的低碳经济趋势。但在高真空条件下,水射流泵的工作效率较低,限制了蒸汽喷射器的排出压力,因此该类型真空装置仍然有节能的空间。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蒸汽、空气、水这三种流体作为工作介质的节能型三流体联合射流真空装置。
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节能型三流体联合射流真空装置,含有贮水箱、水泵、水射流泵、大气真空泵、冷凝器、蒸汽喷射器和真空箱体,所述水射流泵的吸入口与大气真空泵的排出口串接在一起,大气真空泵的吸入口通过冷凝器与蒸汽喷射器排出口连接,蒸汽喷射器的吸入口与真空箱体相连通。
根据需要,水射流泵、大气真空泵和蒸汽喷射器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当水射流泵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每个水射流泵并联形成水射流泵组结构。
当大气真空泵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每个大气真空泵并联形成大气真空泵组结构。
当蒸汽喷射器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蒸汽喷射器可以串联或者并联。
当蒸汽喷射器串联时,前级蒸汽喷射器的出口与后级蒸汽喷射器的吸入口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在前级蒸汽喷射器的出口与后级蒸汽喷射器的吸入口之间设置冷凝器。
本发明的积极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采用水射流泵、大气真空泵和蒸汽喷射器串联的方法,大气真空泵的吸入口与水射流泵的排出口相连,大气真空泵的吸入口通过冷凝器与蒸汽喷射器排出口连接,蒸汽喷射器的吸入口与真空箱体相连通,利用水射流、空气射流、蒸汽射流各自的工作特性,达到整体真空装置的节能最优化设计。
2、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真空箱体内的气体和蒸汽被抽吸,依次通过蒸汽喷射器、冷凝器、大气真空泵、水射流泵,将不可凝气体排出。
3、本发明将大气真空泵和水射流泵结合使用,较单独使用水射流泵提高了工作效率。
4、本发明将大气真空泵、水射流泵、蒸汽喷射器结合使用,减少了蒸汽的消耗量,具有明显的节能特点。
5、本发明在蒸汽喷射器和大气真空泵之间设置有冷凝器,将从真空箱体内抽吸出来的可凝汽体(如水蒸汽)冷凝,以减少大气真空泵对水蒸汽的抽吸,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6、本发明既可以建立烟叶增湿、脱水、降温用的真空系统,也可以对目前相关设备的真空系统进行技术改造,推广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5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参见图1,一种节能型三流体联合射流真空装置,含有贮水箱1、水泵2、水射流泵3、大气真空泵4、冷凝器5、蒸汽喷射器6和真空箱体7,所述水射流泵3的吸入口与大气真空泵4的排出口串接在一起,大气真空泵4的吸入口通过冷凝器5与蒸汽喷射器6的排出口连接,蒸汽喷射器6的吸入口与真空箱体7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艳坤,未经吴艳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84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