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材料-介质-纳米材料结构的电子发射源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48994.2 | 申请日: | 2011-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9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郭太良;叶芸;王灵婕;林志贤;张永爱;胡利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J1/304 | 分类号: | H01J1/30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1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材料 介质 结构 电子 发射 | ||
1.一种纳米材料-介质-纳米材料结构的电子发射源,其特征在于:在有机或无机材质的基板上设置有能产生隧穿效应的电子源;所述的电子源由电子发射层,介质传导层和电子透射层构成;所述电子发射层平铺在基板表面,介质传导层平铺在电子发射层表面,电子透射层连续或非连续平铺在介质传导层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材料-介质-纳米材料结构的电子发射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发射层和电子透射层是二维纳米材料或一维纳米材料;所述的一维纳米材料是纳米线、纳米管、纳米带,直径是1-200nm,长度是0.01-20μ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纳米材料-介质-纳米材料结构的电子发射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发射层的厚度是10~1000nm;电子透射层的厚度是10~200nm;所述电子透射层纳米材料覆盖电子透射层表面面积的30~7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纳米材料-介质-纳米材料结构的电子发射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发射层和电子透射层是石墨烯,碳纳米管,氧化锌,氧化锡,氧化镁,氧化铜,氧化钛,氧化锰,氧化铁,氧化钴,氧化镍,氧化银,氧化钨,氧化铅,氧化铋,氮化铝中的一种纳米材料或多种纳米材料构成的复合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纳米材料-介质-纳米材料结构的电子发射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发射层和电子透射层的制备方法是原位生长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热蒸发法,化学气相沉积法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材料-介质-纳米材料结构的电子发射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传导层是厚度是10~500nm的致密材料或孔径是1~20nm,厚度是10~500nm的疏松多孔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纳米材料-介质-纳米材料结构的电子发射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传导层的材料是氧化硅,氮化硅,氧化铝,五氧化二钽,氧化钛,氧化镁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纳米材料-介质-纳米材料结构的电子发射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传导层的制备方法是阳极氧化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溅射镀膜法,蒸发镀膜法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材料-介质-纳米材料结构的电子发射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基板是普通透明玻璃、石英玻璃,Si片,SiC基板或AlN陶瓷基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材料-介质-纳米材料结构的电子发射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基板是聚氯乙烯,聚四氟乙烯、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聚酯树脂、玻璃纤维布基CCL有环氧树脂、双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嗪树脂、聚酰亚胺树脂、二亚苯基醚树脂、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树脂、聚异氰酸酯树脂或聚烯烃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899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