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柴油机整机铸铁工件防锈型切削液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49301.1 | 申请日: | 2011-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4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潘德顺;张礼让;何成利;闫绍国;龚锐;李树龙;黄英;潘育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三达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73/02 | 分类号: | C10M173/02;C10M177/00;C10N40/22;C10N30/12;C10N30/04 |
代理公司: | 大连非凡专利事务所 21220 | 代理人: | 闪红霞 |
地址: | 116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机 整机 铸铁 工件 防锈 切削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切削液,尤其是一种具有良好的冷却性能、润滑性能、清洗性能和防锈性能的柴油机整机铸铁工件防锈型切削液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金属切削加工过程中,刀具与工件之间的摩擦力会使工件加工区域温度上升到1000℃以上,刀具与工件表面凹凸不平处相接触的部位表面负荷可达到5000N/mm2,所以工件在切削时会造成局部熔焊现象。为了降低切削温度与切削力,在金属切削加工过程中就必需使用切削液,水基切削液是常用的一种。
柴油机整机铸铁工件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多次变换机床进行切削加工,加工周期较长。目前切削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水基切削液所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防锈能力较差,使得柴油机整机铸铁工件从前台机床下转到后台机床,未再上机加工前表面就发生锈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冷却性能、润滑性能、清洗性能和防锈性能的柴油机整机铸铁工件防锈型切削液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柴油机整机铸铁工件防锈型切削液,其特征在于所用原料及质量百分比如下:
A剂 10~14%
B剂 10~45%
油酸钠 1~5%
聚醚(2010) 1~7%
工业甘油 1~9%
异塞唑啉酮 0.5~1.0%
水 余量
所述A剂的原料及质量百分比如下:
植酸 2~6%
常温钢铁表面处理剂 8~10%
磷酸氢铵 1~3%
三乙醇胺 3~7%
聚乙二醇 3~5%
有机硅消泡剂 0.6~1.2%
水 余量
所述B剂的原料及质量百分比如下:
碳酸钠 2~4%
亚硝酸钠 10~20%
三乙醇胺 10~16%
水 余量。
一种上述的柴油机整机铸铁工件防锈型切削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进行:
a. 制备A剂:在不锈钢反应釜中先加入计算量的水,并启动搅拌器,控制转速为60~80转/min,然后依次加入计算量的植酸、常温钢铁表面处理剂、碳酸氢铵、三乙醇胺、聚乙二醇及有机硅消泡剂,继续搅拌至呈浅绿色透明状液体即可,备用;
b. 制备B剂:在不锈钢反应釜中先加入计算量的水,并启动搅拌器,控制转速为60~80转/min,然后依次加入计算量的碳酸钠、亚硝酸钠及三乙醇胺,搅拌至呈浅半黄色透明状液体即可,备用;
c. 在不锈钢反应釜中先加入计算量的水和A剂,并启动搅拌器,控制转速40~60转/min,再取计算量的B剂以细流缓缓加入到反应釜中,搅拌至呈透明状液体;然后再取计算量的油酸钠、聚醚、工业甘油、异塞唑啉酮,依次加入到上述A剂与B剂混合液中,边加入边搅拌,直到整体溶液呈浅绿色透明状液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三达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连三达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93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