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注射用丹参川芎嗪冻干粉针制剂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50232.6 | 申请日: | 2011-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7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朱麟;薛捷;伍朝平;周牧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拜特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19 | 分类号: | A61K9/19;A61K36/537;A61P9/00;A61P9/10;A61K31/4965 |
代理公司: |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52002 | 代理人: | 杨云 |
地址: | 550008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射 丹参 川芎 干粉 制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射用药物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用冻干粉针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了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常见病之一;近几年患心脑血管疾病人群日趋增多,且趋于年轻化;据统计,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达到2.7亿。临床研究证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复方丹参片”、“乐麦胶囊”等以丹参为主要原料的单方或中西复方制剂对心脑血管疾病均有确切疗效。
目前,由于注射剂的疗效明显好于口服制剂,因此“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丹参川芎嗪葡萄糖注射液”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注射液的稳定性较差,易随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分解,从而影响药品质量及疗效;为此,公告号为“CN100361672C”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名称为“丹参川芎嗪冻干粉针剂及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该专利虽然克服了传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缺陷,但该专利在丹参提取物的制备过程中只进行水煮、浓缩、醇沉等工序,杂质去除不完全,制得的丹参提取物有效成分纯度低;而且在制备过程中未对丹参素和盐酸川芎嗪含量进行量化指标控制。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丹参提取物有效成分单一、并严格控制丹参素和盐酸川芎嗪含量比例的注射用丹参川芎嗪冻干粉针制剂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丹参提取物、盐酸川芎嗪、填充剂按1:10:0.5的重量比按以下方法制成:
1)丹参提取物制备:取丹参药材用米醋浸润24小时,取出后炒制成丹参炭;加入12倍丹参药材重量的水煎煮2小时,滤过;再加入10倍丹参药材重量的水煎煮1.5小时,滤过;合并两次滤液,静置12小时,取上清液离心机分离,收集离心液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的一次浸膏;该一次浸膏冷却后加入95%乙醇至溶液含醇量达55%,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过滤,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的二次浸膏;该二次浸膏冷却后加入95%乙醇至溶液含醇量达75%,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的三次浸膏;在三次浸膏中加入4倍重量的注射用水和0.5倍重量的活性炭,搅拌均匀后静置6小时,过滤,滤液上大孔吸附树脂柱,注射用水洗脱;将收集的一次洗脱液上聚酰胺柱,注射用水洗脱,收集二次洗脱液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的四次浸膏,用0.1mol/L的盐酸溶液调节四次浸膏的PH值达4.0~4.5,制得丹参提取物,备用;
2)药液配制:取盐酸川芎嗪溶于2.5倍重量的注射用水中,加入丹参提取物,搅拌均匀得A液;取填充剂溶于同等重量的注射用水中得B液;将A液、B液缓慢混合均匀得混合液,加热至60℃,加入重量为该混合液0.05%的针用活性炭,再加热20分钟,冷却,过滤脱碳;向经过脱碳处理的混合液中加入0.35倍混合液重量的注射用水,分别用0.45um和0.22um的微孔滤膜过滤除菌,制成每1ml溶液中含丹参素0.4~0.5mg、含盐酸川芎嗪4mg的丹参川芎嗪溶液;
3)冷冻干燥:将丹参川芎嗪溶液分装于西林瓶中,每瓶5ml,药液样品放入冻干机预冻至-45℃,保温5小时;缓慢升温至-20℃,需要24小时;缓慢升温至0℃,需要24小时;缓慢升温至25℃,需要16小时;在25℃保温4小时,至真空度无明显变化,即得注射用丹参川芎嗪冻干粉针剂。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填充剂为山梨醇、甘露醇、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所述离心机转速为4000~6000转/分。
丹参又名赤参,紫丹参,红根等;为双子叶植物唇形科,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安徽、河南、山东、陕西等地。根主含脂溶性的二萜类成分,如丹参酮Ⅰ、ⅡA、ⅡB,隐丹参酮,异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降丹参酮,异丹参酮等外,还含有水溶性的酚酸成分,如丹参素,丹参酸甲、乙、丙,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等。其功效为: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
盐酸川芎嗪,化学原料药,其结构为2.3.5.6-四甲基吡嗪结构的化合物,系中药川芎中提取的生物碱;因其盐类有较好的稳定性,故常用盐酸川芎嗪代替川芎嗪使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川芎嗪具有扩冠、降压、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抑制血小板聚集,兴奋呼吸中枢,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提出高通气功能,阻止免疫复合物形成,抑制病菌生长,促进炎症吸收,增强毛细血管致密性,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循环,增加内脏重要器官血液的供应等作用。此外尚有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和增加脑血流量,从而产生抗血栓形成和溶血栓和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拜特制药有限公司,未经贵州拜特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02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健脑散及其用途
- 下一篇:一种椰子蛋白活性肽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