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无金属滤清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50353.0 | 申请日: | 2011-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0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徐明;田春如;周时六;张华;何军平;谢宵峰;余世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凯嘉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5/02 | 分类号: | B01D35/02;B01D29/1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204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金属 滤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上用于过滤机油或燃油杂质的滤清器。
【背景技术】
滤清器是一种过滤机油或燃油杂质的净化装置,广泛应用于各种不同的管路系统。传统的滤清器由螺纹盖板、密封圈固定板、滤芯上下端盖、滤纸、内外密封圈、外壳、支撑弹簧(支撑片)等零件组成,其中主要的零部件外壳和封盖、滤芯上下盖等由金属制造而成,产品加工过程中需冲压、磷化、喷涂、攻螺纹、点焊、封罐、粘结、固化等工序,产品结构较复杂、工艺繁琐,而且废旧滤清器由金属和纸、橡胶、油类等材料混合组成,滤清器在寿命终止后回收和加工都不方便且能源消耗较大,同时金属外壳在产品加工过程中需磷化、喷涂两工序,磷化工序对水源污染严重,喷涂工序中的涂料颗粒对大气污染严重,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和人身健康。
【发明内容】
鉴于目前公知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新型无金属滤清器。该滤清器具有结构简单、工艺简单,且在加工和回收过程中对环境污染小,能源消耗少等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该滤清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外密封圈、滤芯,滤芯又由上盖、下端盖、滤纸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壳体、滤芯中的上、下端盖是由塑料制成的,所述的上、下壳体采用旋转摩擦发热而熔化上、下壳体之间的结合面焊接而成,滤芯则设置在上、下壳体之间。
所述的滤芯上盖与上壳体之间采用圆锥配合,所述的下壳体上设置一个支撑台,以便支撑滤芯,在摩擦焊接时,在外力的作用下,下壳体上的支撑台顶紧滤芯,由于滤芯上盖与上壳体是锥度配合,所以越顶越紧,起到密封圈作用,为了加强密封效果,在所述的上盖内孔设置了多个凹槽,这样可大大增加密封效果,就可省去以往采用的密封圈。由于所述的下端盖的支撑台起到支撑作用,便省去了以往的支撑弹簧或支撑片。所述的上壳体上设置了安装螺纹和安装密封圈槽,可代替以往的螺纹盖板和密封圈固定板两个零件,最终大大简化了滤清器结构。
由于所述的上、下壳体采用了塑料件,则滤清器不再需要磷化、喷涂、多次冲压、攻螺纹、点焊、封边等工序、只需注射成型和摩擦焊接即可,大大减化生产工艺。
由于上、下壳体不再需要喷涂和磷化工序,这样在加工过程中就不会对水和空气产生污染,同时可节约能源。由于整个滤清器是无金属的,在废旧滤清器回收时,可采用统一收集焚烧,处理简单。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滤清器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上盖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上壳体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下壳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该滤清器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滤芯(3),外密封圈(4),滤芯(3)又包括上盖(5),滤纸(6),下盖(7)。首先把上壳体(1)、下壳体(2)、上盖(5)、下盖(7)注射成型,把滤纸(6)压制成形,再用粘结剂把滤纸(6)、上盖(5)和下盖(7)粘结固化,制成滤芯(3),然后把滤芯(3)放入下壳体内,接着把上壳体(1)和下壳体(2)用摩擦焊接的方法在两者的结合面(11)焊接起来,最后装上外密封圈即可。需过滤的介质经过上壳体(1)外围的孔进入滤清器内部,经过滤芯过滤后,从上壳体(1)的内部螺纹孔流出。
参照图2和图3,我们在上壳体(1)的里面设置一个与上盖配合的凸台(8),而凸台(8)的配合面采用圆锥面,在上盖(5)的内配合孔上设置了多个凹槽(9),这样,上盖(5)和上壳体(1)配合的密封性相当好,不再需要内密封圈了。
参照图4、在下壳体(2)上设置一个支撑台(10),此支撑台(10)起到支撑滤芯(3)的作用,这样可确保上盖(5)和上壳体(1)之间的配合紧密、密封,不会让滤芯(3)有松动和余地。也不再需要支撑弹簧或支撑片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凯嘉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奥凯嘉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03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蓄热强辐射筑炉内衬材料及其加热炉窑
- 下一篇:压力变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