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能热风风力发电系统的结构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50740.4 | 申请日: | 2011-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40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孙志毅;刘立群;刘春霞;何秋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03D9/00 | 分类号: | F03D9/00;F03D7/04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王思俊 |
地址: | 030024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热风 风力 发电 系统 结构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太阳能热风风力发电系统结构,包括烟囱筒体(1)、烟囱顶端导流罩(2)、支架(3)、以及由风机叶片(12、12′、12″)、步进电机(13)、信号接收和控制模块(14)、轴承(15)、底盘(16)构成的发电机组合件(4、4′、4″)、和由底座(5)、采集和控制模块(6)、耗能电阻(7)、制动装置(8)构成的底部组合件和吸热模(9),其结构特征在于系统结构中采用的风机叶片(12、12′、12″)是可以转动的,即根据太阳能热风风速的大小利用步进电机(13)对风机叶片的迎风角度进行调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太阳能热风风力发电系统结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操作步骤是:
步骤一、根据系统采用的风力发电机组的输出电压、电流及额定功率值,设定出允许的电压、电流、功率值和切入、切出和额定风速以及初始桨距角;
步骤二、通过数据采集和控制模块6关闭制动装置8,利用步进发电机13设定风机叶片初始桨距角为1~10°;
步骤三、通过数据采集和控制模块6定时采样系统输出信号;
步骤四、将采样值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达到系统设定的启动风速,是,执行步骤五,否,系统处于定桨距角工作状态,返回步骤三;
步骤五、判断是否超过了系统设定的额定风速,是,执行步骤八;否,调用扰动观察或模糊逻辑法,调控桨距角,分别对不同风力发电机组的风机叶片进行变桨距角控制;
步骤六、判断是否跟踪到系统最大功率峰值,是,固定不同风力发电机组的最大功率输出时的桨距角,否,执行步骤五;
步骤七、延时,即固定桨距角一段时间;
步骤八、判断系统输出功率是否大于额定功率,是,接入耗能电阻,否,执行步骤九;
步骤九、判断是否超过了系统设定的切出风速,是,启动制动装置并接入耗能电阻,系统停止工作,否,返回步骤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科技大学,未经太原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074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