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丙烯酰胺油溶性交联剂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51848.5 | 申请日: | 2011-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6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郭宏伟;田玉芹;陈雷;刘军;赵玲;张冬会;唐延彦;张光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9K8/58 | 分类号: | C09K8/58;C07C51/41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李夫寿 |
地址: | 10002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丙烯酰胺 性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采井用聚丙烯酰胺交联剂,特别涉及一种聚丙烯酰胺油溶性交联剂。
背景技术
聚丙烯酰胺应用于石油开采的三次采油技术时,需用交联剂的配合作用,使其交联成网状结构,才能具有理想的效果,现有的堵水调剖聚丙烯酰胺用交联剂为水溶性交联剂,由金属离子的无机盐或其它盐组成的水溶性交联剂,为聚丙烯酰胺的交联作出了贡献,但其同时存在着如下的缺点或不足:①交联聚合物驱所用的交联剂虽有交联作用,但选择性较差;②由于选择性较差在控水的同时封堵了油的通路不得不解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丙烯酰胺油溶性交联剂,采用油溶性羧酸与三价金属离子相结合形成油溶性交联剂,有效地克服或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或不足。
本发明所述的聚丙烯酰胺油溶性交联剂,结构式如下:
A3+(OOC-R)3
式中, A3+为铝、铬、镍的三价金属离子;
R为4-30个碳原子的链烃、4-30个碳原子的环烷烃、4-30个碳原子的芳香烃。
其中,所述R为4-30个碳原子的链烃。所述R为4-30个碳原子的环烷烃。所述R为4-30个碳原子的芳香烃。
所述聚丙烯酰胺油溶性交联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羧酸放于反应釜中,加入一定量的溶剂,然后慢慢加入金属离子的碱性物,搅拌反应即可得到产品。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优点:
1、溶于油中,在油层中优先分配在油相中,与水溶液中的聚丙烯酰胺隔绝而不能形成冻胶,而在没有油或油较少时交联剂分散在聚丙烯酰胺中,逐渐与聚丙烯酰胺反应形成冻胶,发挥堵水调剖的作用;
2,提高交联聚合物堵水调剖的选择性;
3、可明显提高油井堵水的成功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聚丙烯酰胺油溶性交联剂,结构式如下:
A3+(OOC-R)3
式中, A3+为铝、铬、镍的三价金属离子;
R为4-30个碳原子的链烃、4-30个碳原子的环烷烃、4-30个碳原子的芳香烃,其中10-20个碳原子最佳。
其中,所述R为4-30个碳原子的链烃。所述R为4-30个碳原子的环烷烃。所述R为4-30个碳原子的芳香烃。
聚丙烯酰胺油溶性交联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90-110千克油酸溶于380-420千克0号白油中,在反应釜中以40-80r/min搅拌速度下搅匀,然后缓慢加入20-40千克氢氧化铬,温度控制在65-75℃反应4小时即可得聚丙烯酰胺用油溶性交联剂。
实施例1
将100千克油酸溶于400千克0号白油中,在反应釜中以40r/min搅拌速度下搅匀,然后缓慢加入30千克的氢氧化铬,温度控制在65-75℃反应4小时即可得聚丙烯酰胺用油溶性交联剂。
实施例2
将100千克油酸溶于400千克0号白油中,在反应釜中以40-80r/min搅拌速度下搅匀,然后缓慢加入50千克氢氧化铬,温度控制在70℃反应4小时即可得聚丙烯酰胺用油溶性交联剂。
实施例3
将110千克油酸溶于420千克0号白油中,在反应釜中以80r/min搅拌速度下搅匀搅匀,然后缓慢加入40千克氢氧化铬,温度控制在75℃反应4小时即可得聚丙烯酰胺用油溶性交联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18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