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渗透浓排水的处理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52172.1 | 申请日: | 2011-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2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云干;王开春;刘志奎;袁丽娟;李学字;张彬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66;C02F1/72;C02F1/52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刘喜莲 |
地址: | 222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渗透 排水 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反渗透浓排水的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热电用锅炉中,为了保障锅炉的安全运行常使用反渗透工艺将普通水或中水转变成脱盐水。在这个工艺过程中所加入的阻垢剂、杀菌剂等均以COD和总P的形式被浓缩进浓排水中,再加上原水中的COD和总P的浓缩作用,最终导致了需外排的浓排水中COD和总P超出国家相关排放标准,因而无法正常排放,给企业带来较大负担。目前国内浓排水的处理仅局限于园林浇灌、观赏水族补水、铺路等对水质要求不太严格的地方,但这些用量远小于浓排水产出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可操作性强、能有效降低浓排水中的COD和总P等污染因子的反渗透浓排水的处理工艺。
本发明工艺主要用于降低该浓排水中的COD及总P数值到排放标准以下。本发明所述的反渗透浓排水指由中水、普通水(如井水、自来水或河水)经反渗透工艺处理所排放的浓缩水。所述的浓排水COD降低的范围是从100mg/L~500mg/L降低到0~100mg/L,或从40~100mg/L降低至0~40mg/L。所述的总P降低的范围是从1.0mg/L~100mg/L降低到0~0.5mg/L。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是一种反渗透浓排水的处理工艺,其特点是:它由四个工艺单元组成,即酸化工艺、氧化混凝工艺、中和工艺和沉淀工艺;
所述的酸化工艺是:向浓排水中加入适量的酸化剂,将浓排水的pH值调至2~4;
所述的氧化混凝工艺是:向酸化后的浓排水中分别加入亚铁盐、铝盐和镁盐中的至少一种与氯酸盐、过氧化氢中的至少一种物质,进行搅拌反应;亚铁盐在浓排水中所形成的亚铁离子Fe2+的摩尔浓度是0~1.0mol/L,铝盐在浓排水中所形成的铝离子Al3+浓度是0~0.5mol/L,镁盐在浓排水中所形成的镁离子Mg2+浓度是0~0.2mol/L,氯酸盐在浓排水中所形成的氯酸根离子浓度是0~0.5mol/L;过氧化氢在浓排水中所形成的浓度是0~0.5mol/L;
所述的中和工艺是:向氧化混凝后的浓排水中加入无机化合物,使浓排水的pH值至6~9;所述的无机化合物为无机碱,或者在水里水解成无机碱的盐或金属氧化物;
所述的沉淀工艺是:经中和工艺处理后的浓排水在沉淀池中沉淀一定时间,澄清后再外排。
本发明所处理反渗透水的过程主要也就是氧化、混凝过程,因此Fe、Al、Mg离子浓度只要不同时为“0”,就可起到混凝作用。当然,Fe2+离子和H2O2在水中进行Fenton反应生成羟基自由基,氧化性更强,当这两种物质均不存在时,酸性条件下,氯酸钠也具有氧化性,也可氧化废水,当氯酸钠为“0”时,只要有Fe2+离子和H2O2也是可以进行氧化反应的。只是用Fe2+离子和H2O2氧化成本较高,但可氧化较难氧化物质;氯酸钠氧化性能虽没有Fe2+离子和H2O2氧化能力强,但其成本较低。不同类型的反渗透水,其可被氧化的难易程度不同,因此,仅使用Fe2+离子和H2O2或者氯酸钠均有可使反渗透水达标。
所述的沉淀工艺是:经中和工艺处理后的浓排水在沉淀池中沉淀一定时间,澄清后再外排。
本发明所述的反渗透浓排水的处理工艺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或特征是:
1、酸化工艺中,所述的酸化剂可以为常规的可适用于本发明的酸,优选硫酸、硫酸氢钠或盐酸。其浓度不限。
2、氧化混凝工艺中,所述的亚铁盐优选为硫酸亚铁或氯化亚铁,所述的铝盐优选为硫酸铝或三氯化铝,所述的镁盐优选为氯化镁或硫酸镁,所述的氯酸盐优选为氯酸钠。
3、氧化混凝工艺过程时间优选为10~180分钟。
4、在氧化混凝工艺过程中,优选用适当紫外线照射浓排水,使紫外线参与催化氧化。
5、中和工艺中,所述的无机化合物优选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碳酸钠或氧化钙。
6、沉淀工艺中的沉淀时间优选为10~180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未经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21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