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配电网理论线损评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52616.1 | 申请日: | 2011-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91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何桂雄;闫华光;蒋利民;杨雷娟;王维州;郑伟;周喜超;杨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甘肃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Q10/00 | 分类号: | G06Q10/00;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用电 信息 采集 系统 配电网 理论 评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全覆盖、全采集”的周期性精确量测数据为基础,涉及电力系统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领域,具体涉及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配电网理论线损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配电网线损理论计算是根据配电网的实际负荷及正常运行方式,计算配电网中每一元件的实际有功功率损失和在一定时间段内的电能损失。通过理论线损计算可以鉴定配电网结构及运行方式的经济性,查明电网中损失过大的元件及其原因,考核实际线损是否真实、准确、合理以及实际线损率和技术(理论)线损率的差值,确定不明损失的程度,明确配电网运行管理的现状。根据技术线损的构成,即线路损失和变压器损失所占的比重、可变损失和不变损失所占的比重、可以发现配电网的薄弱环节、确定技术降损的主攻方向,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线损。配电网的线损计算是规划设计以及制定年、季、月线损计划指标和降损措施的理论依据。根据《DLT 686-1999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导则》主要推荐有中压配电网采用均方根电流法、平均电流法及等值电阻法;线路、变压器绕组、串联电抗器等元件的电能损耗,应按元件的日负荷曲线计算。低压配电网网络复杂,负荷分布不均衡,资料不全,一般采用简单的方法计算,推荐用台区损耗率法和电压损耗率法。
线路的损耗评估方法,一般是导线的静态参数、横截面积、长度等,利用典型日电流、功率等运行参数,考虑温度、负荷特性计算典型日的损耗,进而计算月的线路损耗。
1.均方根电流法
均方根电流法是基本评估方法。均方根电流法的物理概念是,线路中流过的均方根电流所产生的电能损耗相当于实际负荷在同一时间内所产生的电能损耗。均方根电流法的优点是:方法简单,按照代表日24小时整点负荷电流或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或有功电量、无功电量、电压、配电变压器额定容量、参数等数据计算出均方根电流就可以进行电能损耗计算,易于计算机编程计算。缺点是:代表日选取不同会有不同的计算结果,计算误差较大。
设配电网中某元件的电阻为R(Ω),通过此元件的电流有效值为I(A),则该元件24h内的电能损失ΔA按下式计算:
由于负荷曲线的解析表达式I=f(t)不易获取,使上述积分式求解困难。一般通过对该元件进行代表日24h负荷电流的实测,得出阶梯形负荷曲线,近似认为在每一小时内负荷是不变的,因此可按小时对上式分段进行线损计算。Ii代表日24h正点负荷实测得到的电流值,则上式可表示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甘肃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甘肃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26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干态中空纤维膜的通量恢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利用氨絮凝微藻的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Q 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其他类目不包含的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处理系统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预定,例如用于门票、服务或事件的
G06Q10-04 .预测或优化,例如线性规划、“旅行商问题”或“下料问题”
G06Q10-06 .资源、工作流、人员或项目管理,例如组织、规划、调度或分配时间、人员或机器资源;企业规划;组织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仓储、装货、配送或运输;存货或库存管理,例如订货、采购或平衡订单
G06Q10-10 .办公自动化,例如电子邮件或群件的计算机辅助管理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