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识别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流体性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52765.8 | 申请日: | 2011-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8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王招明;肖承文;刘瑞林;杨海军;祁新忠;张承森;郭秀丽;刘兴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9/00 | 分类号: | G01V9/00;G01N2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丽君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识别 缝洞型 碳酸盐 岩储层 流体 性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的测井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识别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流体性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石油、天然气勘探过程中,利用测井资料判断储层中流体性质是测井资料评价的主要任务。目前用于储层流体性质判别的方法是根据砂岩储层得到的经验公式—阿尔奇公式,引入一个称为饱和度的指标,通过计算饱和度值的大小评价储层中流体性质是油气还是地层水。这种传统方法存在的基本问题是:
1)、这种方法不能很好地消除泥质附加导电性对饱和度计算的影响;
2)、已有方法适用于砂岩地层,对于缝洞型碳酸盐岩地层不完全适用;
3)、充填泥质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井段井径条件不好时,测井资料有失真,影响测井资料评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识别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流体性质的方法,解决油气勘探过程中,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中流体性质的识别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识别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流体性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获取常规测井资料、地层水资料、钻井液资料;
(2)计算含泥缝洞井段的泥质含量Vsh及有效孔隙度Φe;
(3)根据所述含泥缝洞井段的泥质含量Vsh及有效孔隙度Φe,计算全井段扣除泥质影响的电阻率及全井段视地层水电阻率Rwai*;
(4)统计一待识别储层段的视地层水电阻率均值与均方根差;
(5)将试油已确定流体性质的多个储层段视地层水电阻率均值与均方根差绘制在双对数坐标上,并建立研究区域的流体性质判断标准;
(6)将步骤(4)得到的所述待识别储层段视地层水电阻率均值与均方根差与步骤(5)建立的所述研究区域流体性质判断标准比较,即可判别所述待识别储层段流体性质。
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5)之前还包括,根据井径的是否扩张,选取相应井段计算的视地层水电阻率的均值与均方根差评价含泥缝洞段的流体性质;
若井径不扩张,直接选取缝洞段的视地层水电阻率的均值与均方根差评价该段的流体性质;
若井径扩张,则选取缝洞段上部或下部已校正泥质导电影响的视地层水电阻率的均值与均方根差去评估该缝洞的流体性质。
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2)中计算含泥缝洞井段Vsh及有效孔隙度Φe,是通过多矿物组模型的密度响应方程计算出来的,所述多矿物组模型的密度响应方程为:
式中ρb是测量的密度值;vi是第i种骨架的百分含量,ρmai是第i种骨架密度;vj是第j种流体的百分含量,ρfj是第j种流体的密度;vsh是湿泥质含量,ρsh是湿泥质的密度;按多矿物模型求解各矿物组分,总孔隙度计算有效孔隙度φe公式为:
φe=φ-φbw
式中φ为总孔隙度;φbw泥质束缚水的孔隙度。
上述方案中,所述计算全井段扣除泥质影响的电阻率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用线性导电模型计算的含泥缝洞井段的泥质含量Vsh扣除泥质附加导电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27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