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离合器控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56118.4 | 申请日: | 2011-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46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董志军;伍文广;崔晓青;董刚;殷为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志军 |
主分类号: | F16D28/00 | 分类号: | F16D28/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82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离合器 控制系统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汽车自动变速器中的自动离合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21世纪汽车工业发展的目标是环保、节能、较高的安全性和智能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是汽车行业倍受关注的汽车电子高新技术产品,而自动离合器是AMT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功能模块。然而,目前市场上运用于AMT系统中的自动离合器大都使用涡轮机构,结构复杂,造价昂贵,传递效率低且功能模块繁琐,不易于系统的控制开发。另一方面,对于离合器的开闭都是通过机械结构进行控制,没有很好的将硬件和软件结合,自适应性差且磨损问题严重,导致控制不精确。
发明内容
为了满足以上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汽车自动变速器中的自动离合器控制系统,采用直流电机驱动,并通过减速机构和丝杠机构,将电机的高速旋转运动转换成低速直线运动,从而拉动打开离合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自动离合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外壳、导航槽、驱动电机、电机固定台、速度转换机构、位移传感器装置、后固定板、前固定筒、压缩弹簧、外盖等组成。外壳为圆筒形,在末端距中心一定位置沿水平方向横切一剖面用于安装固定位移传感器装置,并在外壳内部纵向位置切两个导航槽,以防执行机构做旋转运动。后固定板与外盖之间加装压缩弹簧,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在运动中提供辅助动力降低电机的负载。驱动电机输出轴末端加工有定位孔,所述电机固定台前端为三阶梯凸台,第二阶凸台处与外壳配合,并中心打孔,后端固定驱动电机。
所述的速度转换机构由丝杠、丝杠螺母、轴承、轴承套、轴承座组成。丝杠前端加工出一定位孔,轴承套含有一导航槽和一定位孔,用于联接丝杠和电机,保证二者同步转动。轴承座内部做一凹槽通过弹性挡圈固定轴承。
所述的位移传感器装置由位移传感器、盖板、传感器转轴、传感器铜套、运动销等组成。盖板做三阶梯凹台,中心打孔。传感器铜套采用高精度耐磨材料做成,用于联接传感器转轴和盖板,并保证传感器转轴的旋转运动。运动销为平放的L形状,传感器转轴运动端切一导航槽,与运动销始终保持相切,运动销末端与后连接板固定连接,从而将运动销的水平运动转化为传感器转轴的旋转运动,位移传感器将收集到的信号传输给ECU作出判断并作为电机控制反馈信号,形成了一个闭环反馈控制系统,从而对离合器的开闭达到了精确控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丝杠螺母机构,功耗小且结构简单,成本低。通过位移传感器形成的闭环控制系统来控制离合器的开闭对于减少传动系零件的冲击、提高离合器接合的平稳性和使用寿命、改善车辆乘坐舒适性、行驶安全性、操纵方便性、燃烧经济性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易于控制,在现有汽车上直接可以改装使用,具有良好的产品继承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自动离合器控制系统的全剖图。
图2为自动离合器控制系统的局部剖面图。
图3为外壳的三维图。
图4为推拉套的三维图。
图5为传感器转轴的三维图。
其中,1驱动电机,2电机固定座,3盖板,4位移传感器,5外壳,6压缩弹簧,7外盖,8拉杆,9前连接筒,10丝杠,11丝杠螺母,12后连接板,13防扭销,14导航槽,15铜套,16传感器转轴,17运动销,18连接销,19轴承座,20推拉套,21推力球轴承,22孔用弹性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自动离合器控制系统采用直流电机1驱动,驱动电机1与电机固定座2相连,电机固定座2通过螺栓与外壳相固定。驱动电机1的高速旋转运动通过推拉套20传递给与此相连的丝杠10,如图4所示推拉套20结构,丝杠10和驱动电机1均是通过连接销18与推拉套20相连,保证丝杠10和驱动电机1做同步运动。在推拉套20和轴承座19之间安装两个推力球轴承21,避免丝杠10在高速旋转时发生轴向的晃动并能承受水平方向的推力。推力球轴承21末端通过孔用弹性挡圈22固定。丝杠10的高速旋转运动转化为丝杠螺母11的低速水平直线运动,丝杠螺母11与前连接筒9、后连接板12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丝杠螺母11的水平直线上的左右运动即可带动与前连接筒9相连的拉杆8前后运动,从而拉动离合器断开闭合,实现离合器的自动开闭。
所选压缩弹簧9要确保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处于压缩状态,且最小压缩量所产生的弹性力要大于离合器拉力与电机提供动力之差,最大压缩量所产生的弹性力小于离合器的拉力,这样才可起到提供助力,降低电机的负载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志军,未经董志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61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折叠孤子实现方法
- 下一篇:逆变器的能量调整方法、逆变器及其能量调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