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组分有机交联酸液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56921.8 | 申请日: | 2011-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69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宋有胜;徐建华;郝志伟;王宇宾;刘京;徐鸿志;罗成;王雪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9K8/74 | 分类号: | C09K8/7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谢小延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分 有机 交联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组分有机交联酸液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碳酸盐岩高温储层的酸压改造存在着酸岩反应速度过快,无法形成较长酸蚀裂缝,无法实现深度酸压等难题。国内外专家学者为解决碳酸盐岩高温深井深度酸压改造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稠化酸(胶凝酸)、泡沫酸、乳化酸等酸液体系。普通稠化酸(胶凝酸)通过调节酸液粘度来降低酸岩反应速度,但该类体系耐温耐剪切能力较差,且破胶后液体不易返排;泡沫酸具有滤失低、摩阻小、酸液量小的优点,但其仅适合1500~2500m井深内的酸压施工,不适合高温深井酸压,且对现场施工设备有特殊要求;乳化酸常使用柴油或原油作为乳化酸外相,内相一般为盐酸或土酸,其存在着高摩阻(比普通稠化酸摩阻高20%)的缺点,且柴油的使用使现场施工存在安全隐患,也限制了乳化酸的推广应用。
常规有机酸酸液体系具有氢离子释放速度较盐酸等无机酸慢的优点,常用于储层的酸化改造。针对碳酸盐岩高温深井改造,提出了一种多组分有机交联酸液体系。该体系将有机酸及稠化酸结合,综合了有机酸(主要为甲酸及乙酸)氢离子释放速度慢与稠化酸高粘双重作用来实现缓速。具有可降低酸岩反应速度,提高酸液有效作用距离,显著提高酸蚀裂缝导流能力的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在高温强酸条件下交联,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能及缓速性能,以保证有效造缝的交联酸液。该酸液体系具有一定延迟交联特性,可保证酸化压裂施工时较低的工作压力,具有较低的酸岩反应速度,可有效增加酸液作用距离,酸液与裂缝壁面岩石反应形成凹凸不平的缝面,最终形成具有高导流能力的酸蚀裂缝。
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方案是:一种多组分有机交联酸液体系,包括基液和交联剂,基液和交联剂按重量比100∶0.6~0.8。基液组成:甲酸3.6~9%、乙酸4.8~12%、盐酸5.5~13.75%、稠化剂0.6~0.8%、高温缓蚀剂4.0~5.0%、铁离子稳定剂1.0~1.5%、长效粘土稳定剂0.5~1.0%、破乳助排剂0.5~1.0%、其余为水,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其中:稠化剂为2-丙烯酰胺-2-甲基丙烷磺酸盐、甲基丙烯酰胺(A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四种单体的共聚物,分子量在700-900万之间。所述的稠化剂或是滨州广友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稠化剂。
交联剂由氧氯化锆、甲醛和己二醛复合而成。所述的交联剂或是滨州广友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交联剂。
高温缓蚀剂为曼尼希碱与氯化2-烷基-1-(N-聚氧乙烯-2-胺乙基)咪唑啉-1-苄基铵脂肪酸盐的复合物。160℃下动态腐蚀速率≤70g/(m2·h),属行标《SY/T 5405-1996酸化用缓蚀剂性能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规定之一级。所述的高温缓蚀剂或是兖州市钱氏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温缓蚀剂。
铁离子稳定剂为EDTA钙钠。
长效粘土稳定剂为环氧氯丙烷与多乙烯多胺共聚物。所述的长效粘土稳定剂或是北京石大奥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长效粘土稳定剂。
破乳助排剂为聚氧乙烯烷基醇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本发明解决方案是酸液体系以降低酸岩反应速度,提高裂缝导流能力,最终提高单井油气产量为原则。该体系通过有机酸(主要为甲酸和乙酸)氢离子释放速度慢和稠化酸高粘双重作用来控制酸岩反应速度,以提高酸蚀裂缝长度。在高温强酸条件下可实现交联,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能以保证有效造缝。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1)该多组分有机交联酸液体系能抗温120℃,最高耐温150℃,高温流变性能稳定,耐剪切性能突出。
(2)具有较高的液体粘度、较低的液体滤失,利于造缝。
(3)具有比常规稠化酸更低的酸岩反应速度,能够与裂缝壁面岩石反应形成凹凸不平的缝面,裂缝闭合后能够形成沟通远端储层的具有高导流能力的长缝。
(4)交联酸液破胶彻底,可满足现场施工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69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切割机
- 下一篇:一种用于血液灌流的活性炭改性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