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力式集中排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57747.9 | 申请日: | 2011-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6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郝剑英;刘国平;许剑平;谢宇峰;梁玉成;康海燕;牟雪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C7/18 | 分类号: | A01C7/18;A01C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力 集中 排种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中的播种机械,尤其是涉及一种气力式集中排种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近年来,大型播种机可以实现宽幅、高效、精准播种作业,得到了成功应用。大型播种机实现宽幅多行播种,其中满足大型播种机性能设计要求的集中排种器是主要关键部件。国内外针对满足大型播种机设计性能要求的集中排种器,也曾设计出了比较优秀的方案,比如,公知的一种气力式集中排种器,该方案是将集中排种器设置在大容积种箱内,该集中排种器的上方设置气力旋流式输种装置,向下面的气吸式排种轮充种室供种,再经气吸式排种轮向每个正压式排种管排种,有效解决了大型多行播种机集中排种、进而取消多个传统播种单体简化结构重量的技术难题。但尚有不足之处:由于集中排种器设置在大容积种箱内,该集中排种器的上方设置气力旋流式输种装置,因此占用了大容积种箱有效空间,不便于集中排种器的维修调整,也增加了结构的复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维修调整方便、结构简单、节省种箱空间的气力式集中排种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气力式集中排种器,包括下壳体和安装在下壳体底座上的负压吸种系统,周向均布安装在下壳体底部上的清种管,该清种管下接输种管,可水平转动地支承安装在下壳体底座上的排种轮,该排种轮的外缘均布径向设有吸种孔;该负压吸种系统由负压风机接管、环形负压室、沿环形负压室周向均布设置的负压接管组成,每个负压接管分别对应与下壳体底部沿周向均布设置的负压孔联通,位于该负压孔所在环形中心线上设置密封环,该排种轮的底面与该密封环的上平面相贴,该密封环设有均布弧形长孔,当排种轮转动处在吸种区域,每个吸种孔透过该密封环上的弧形长孔分别与一个负压孔相通。在所述下壳体的上方设置上壳体,该上壳体设计为圆筒形状,该上壳体上固装有落种锥,位于落种锥下方的排种轮上安 装有导种锥,该落种锥与导种锥设计为相同锥度,且上下等间距配置构成导种腔,落种口沿圆周均布设置在落种锥末端,使种子下落沿转动的导种锥向下滑落,中间分种体沿圆周方向均布夹装在该下壳体和上壳体之间,每个该中间分种体上沿圆周方向相邻分别垂直设置一个正压孔、径向倾斜设置一个分种口,每个该分种口与所述导种腔相通,对应每个该分种口设置充种室,该充种室夹装固定在该中间分种体和下壳体之间,每个该中间分种体上的正压孔分别与设置在上壳体上的正压系统相通,每个该正压孔的下端分别与每个清种管相通。
作为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正压系统包括正压风机接管、环形正压室、正压风口,该环形正压室设置在上壳体内,该环形正压室外接正压风机接管,该环形正压室沿周向均布设有正压风口,每个正压风口分别与每个该中间分种体上的正压孔相通。
作为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正压风口、中间分种体及正压孔、清种管、输种管的数量对应分别为12个;所述落种口、分种口、充种室、负压孔、负压接管的数量对应分别为12个。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在所述下壳体的下方水平设置驱动轴,该驱动轴的端部安装有小锥齿轮与该排种轮底部的大锥齿轮相啮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每个充种室内设置一个清种刷。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提供的气力式集中排种器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维修调整方便。本发明气力式集中排种器的上壳体设计为圆筒形状,该上壳体上固装有落种锥,使用时,将该上壳体固装在种箱的底部,种箱内的种子充满该上壳体内,通过下部可水平转动的排种轮及负压吸种系统和正压系统实现分种、排种,该气力式集中排种器整体安装在种箱之外,维修调整方便。
2.结构简单。由于发明气力式集中排种器直接安装在种箱的底部,种子靠重力自然下落到上壳体内,避免了集中排种器设置在大容积种箱内时,需要专门设置气力旋流式输种装置,有效简化了结构。
3.节省种箱空间。该气力式集中排种器整体安装在种箱之外,不占用种箱空间,可以更多地携带种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气力式集中排种器的构造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向构造示意图;
图4是图1中I的局部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未经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77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烙铁的高频感应加热系统以及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汽车悬架系统的油气弹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