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信号传输装置及其信号接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59430.9 | 申请日: | 2011-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7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吴大任;蔡文才;蓝文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19/10;H04B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嘉和天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9 | 代理人: | 严慎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信号 传输 装置 及其 接收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信号传输装置及其信号接收器,特别涉及一种传输圆极化无线信号的无线信号传输装置及其信号接收器。
背景技术
公知的圆极化卫星接收器,是在线性极化信号接收器内插入介质片(medium sheet),以将线性极化信号接收器改变为圆极化信号接收器。然而,在线性极化信号接收器内插入介质片,将降低信号隔离度(Cx-pol,其定义为共极化(Co-polarization,以下简写为Copol)与交叉极化(Cross-polarization,以下简写为Xpol)的比值),因而造成圆极化卫星接收器的信号传输效果降低。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无线信号传输装置及其信号接收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即为了欲解决公知技术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无线信号传输装置,该无线信号传输装置包括:一反射面以及一信号接收器;该反射面接受一无线信号;该信号接收器接收从该反射面所反射的该无线信号,该信号接收器包括:一接收器主体、一波导管、一传输单元以及一介质片;该波导管包括一开口端以及一连接端,该连接端连接该接收器主体;该传输单元设于该波导管之中,并靠近该连接端,其中,该传输单元接受该无线信号;该介质片设于该波导管之中,其中,该介质片包括一第一段部以及一第二段部,该第一段部靠近该传输单元,该第二段部靠近该开口端,该第一段部具有一第一介电常数,该第二段部具有一第二介电常数,该第一介电常数低于该第二介电常数。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信号传输装置,由于靠近该传输单元的该第一段部采用介电常数较低的聚丙烯(Polypropylene,PP),因此可改善噪声系数(Noise Factor)。而,靠近该开口端的该第二段部采用介电常数较高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ABS),可改善信号隔离度,进而改善圆极化信号的接收效果。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信号传输装置可以整体提升高频频段(11.7~12.2GHz)的圆极化信号的接收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信号接收器,该信号接收器包括:一接收器主体;一波导管,该波导管包括一开口端以及一连接端,该连接端连接该接收器主体;一传输单元,该传输单元设于该波导管之中,并靠近该连接端;以及一介质片,该介质片设于该波导管之中,其中,该介质片包括一第一段部以及一第二段部,该第一段部靠近该传输单元,该第二段部靠近该开口端,该第一段部具有一第一介电常数,该第二段部具有一第二介电常数,该第一介电常数低于该第二介电常数。
本发明的主要特点在于,申请人发现将靠近该传输单元的该第一段部采用介电常数较低的聚丙烯,并,将靠近该开口端的该第二段部采用介电常数较高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介质片配置设计,藉此可同时提供改善噪声系数以及改善信号隔离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信号传输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显示波导管内的详细结构;
图3显示本发明的波导管的前视图;
图4显示介质片的一变化实施例;
图5显示介质片的另一变化实施例;以及
图6显示波导管内的导槽。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 无线信号传输装置 23 传输单元
2 卫星 24 介质片
10 反射面 241 第一段部
20 信号接收器 242 第二段部
21 接收器主体 243 第一端
22 波导管 244 第二端
221 开口端 245 第一缺口
222 连接端 246 第二缺口
223 导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其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信号传输装置1的示意图。该无线信号传输装置1用以从卫星2接收一圆极化无线信号,该无线信号传输装置1包括一反射面10以及一信号接收器20。该反射面10接受该圆极化无线信号,并将该圆极化无线信号反射至该信号接收器20。该信号接收器20包括一接收器主体21以及波导管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94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