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路水下电机供电回路绝缘监测及保护控制装置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59946.3 | 申请日: | 2011-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75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陈琦;赵洋;李智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H3/00 | 分类号: | H02H3/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周秀梅;许宗富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下 电机 供电 回路 绝缘 监测 保护 控制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下电机供电回路绝缘检测及保护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多路水下电机供电回路绝缘检测及保护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对多路水下电机供电回路进行绝缘检测时需要给每一路供电回路配置一台绝缘监视仪,而且如果需要对每一路绝缘监视仪的绝缘值都进行采集并上传到工控机时,还需要对每一台绝缘监视仪提供一个串口通道,这就需要使用一台串口扩展服务器,如果发现某路供电回路的绝缘值过低时还需要一台具有继电器型输出端子的PLC来闭合该路供电回路空气断路器的分励线圈,以断开该路供电回路。这种传统方法的缺点就是需要多个绝缘监视仪,还需要串口扩展服务器,成本高,占用空间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实现稳定、准确、可靠地多路水下电机供电回路绝缘检测及保护技术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路水下电机供电回路绝缘监测及保护控制装置,绝缘监视仪与绝缘检测切换装置连接,绝缘检测切换装置连接有多个水下电机供电回路;所述绝缘监视仪由MCU连接绝缘检测切换电路和绝缘保护电路构成;所述水下电机供电回路由空气断路器连接电动机、电源和分励线圈构成。
所述绝缘保护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数据选择电路B、运放电路B和控制继电器组,数据选择电路B连接MCU,控制继电器组与水下电机供电回路中的分励线圈连接。
所述绝缘检测切换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数据选择电路A、运放电路A和高压继电器组,数据选择电路A连接MCU,高压继电器组与水下电机供电回路中的电动机连接。
所述控制继电器组由一组控制继电器构成。
所述高压继电器组由一组高压继电器构成。
所述高压继电器组为干簧管继电器。
所述绝缘监视仪与MCU通过串口连接。
一种多路水下电机供电回路绝缘监测及保护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MCU闭合高压继电器组中第一路供电回路的高压继电器;
步骤2:绝缘监视仪对该路供电回路的绝缘值进行检测;
步骤3:绝缘监视仪将绝缘值传送给MCU;
步骤4:MCU对绝缘值进行判断:如果绝缘值符合要求,则断开该路高压继电器,经过延时后,闭合下一路供电回路的高压继电器,返回步骤2;如果绝缘值过低,则闭合该路供电回路分励线圈,断开该路供电回路的空气断路器,断开该路高压继电器,经过延时后,闭合下一路供电回路的高压继电器,返回步骤2。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及优点:
1.与现有技术中的绝缘检测装置相比,本发明大幅降低了使用成本,节省了大量的安装空间的特点。
2.本发明中的绝缘检测切换电路采用MCU控制,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可以由用户编写程序扩展系统功能,更具有扩展性强的特点。
3.本发明还增加了绝缘保护功能,在出现绝缘值过低时可以自动、迅速的断开该路供电回路,起到快速保护供电电源的作用,因此还具有绝缘保护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绝缘检测切换装置的原理框图;
图3为绝缘检测切换装置中的MCU单片机程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本发明是用于多路水下电机供电回路绝缘检测及保护技术。基于MCU5控制数据选择电路A6和数据选择电路B9,然后对高压继电器组8进行切换的方式,使得多个供电回路分别与绝缘监视仪2的信号输入端进行连接。这样只需要一台绝缘监视仪2就可以对多路水下电机供电回路的绝缘值进行检测,并且在发现某路绝缘值过低时,断开该路供电回路空气断路器12,以起到保护电源4的目的。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装置包括:绝缘检测切换装置1绝缘监视仪2和分励线圈3。所述绝缘检测切换装置1可以控制绝缘监视仪2与各个供电回路的连接,使得一台绝缘监视仪2按照一定次序对每个供电回路进行绝缘值检测。在发现某个回路的绝缘值过低时,闭合该路分励线圈3以切断该路供电回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99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