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短信发送方法、移动交换中心和移动通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60008.5 | 申请日: | 2011-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8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毛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14 | 分类号: | H04W4/14;H04W12/06;H04W88/1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孙宝海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短信 发送 方法 移动 交换 中心 通信 系统 | ||
1.一种短信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交换中心为移动终端建立业务信道时保存对所述移动终端的鉴权结果;
当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业务信道发送短信时,所述移动交换中心根据所述鉴权结果对所述短信鉴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业务信道发送短信时、所述移动交换中心根据所述鉴权结果对所述短信鉴权包括:
当所述移动终端在通话中通过所述业务信道发送短信时,所述移动交换中心根据所述鉴权结果对所述短信鉴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交换中心为移动终端建立业务信道时保存对所述移动终端的鉴权结果包括:
所述移动交换中心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建立业务信道请求;
所述移动交换中心对所述移动终端鉴权并保存所述鉴权结果;
所述移动交换中心为所述移动终端分配业务信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鉴权结果包括:成功、失败和未知;
其中,所述成功表示所述移动交换中心对所述建立业务信道请求鉴权成功;所述失败表示所述移动交换中心对所述建立业务信道请求鉴权失败;所述未知表示所述移动交换中心对所述建立业务信道请求未进行鉴权;
所述移动交换中心根据所述鉴权结果对所述短信鉴权包括:
如果所述鉴权结果为成功,所述移动交换中心向短信中心转发所述短信;如果所述鉴权结果为失败或未知,所述移动交换中心拦截所述短信。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交换中心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建立业务信道请求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向所述移动交换中心发送连接管理CM业务请求消息,请求建立SCCP层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交换中心对所述移动终端鉴权并保存鉴权结果、所述移动交换中心为所述移动终端分配业务信道包括:
所述移动交换中心收到所述CM业务请求消息后,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鉴权请求消息;其中,所述鉴权请求消息中包含一个随机数;所述移动交换中心使用用户密钥与所述随机数经鉴权算法产生应答数A,并将所述应答数A存储在拜访位置寄存器VLR中;
所述移动终端向所述移动交换中心返回鉴权响应消息;其中,所述鉴权响应消息中包含所述移动终端使用所述用户密钥与所述随机数经鉴权算法产生的应答数B;
所述移动交换中心比较所述应答数A和应答数B,如果相同,所述鉴权结果为成功,并为所述移动终端分配业务信道;若不同则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为免鉴权用户,若是免鉴权呼叫,所述鉴权结果为未知并为所述移动终端分配业务信道,若不是免鉴权呼叫,所述鉴权结果为失败;
所述移动交换中心保存所述鉴权结果。
7.一种移动交换中心MSC,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鉴权单元,用于为移动终端建立业务信道时对所述移动终端鉴权;
鉴权结果存储单元,用于保存对所述移动终端的鉴权结果;
短信鉴权单元,用于当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业务信道发送短信时,根据所述鉴权结果对所述短信鉴权。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交换中心,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交换中心包括:
分配业务信道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建立业务信道请求,并为所述移动终端分配业务信道。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交换中心,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移动终端在通话中通过所述业务信道发送短信时,所述短信鉴权单元根据所述鉴权结果对所述短信鉴权。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交换中心,其特征在于:
所述鉴权结果包括:成功、失败和未知;
其中,所述成功表示所述终端鉴权单元对所述建立业务信道请求鉴权成功;所述失败表示所述终端鉴权单元对所述建立业务信道请求鉴权失败;所述未知表示所述终端鉴权单元对所述建立业务信道请求未进行鉴权;
如果所述鉴权结果为成功,所述短信鉴权单元向短信中心转发所述短信;如果所述鉴权结果为失败或未知,所述短信鉴权单元拦截所述短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000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 下一篇:带有树脂膜的金属制外装材料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