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气门摇臂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61253.8 | 申请日: | 2011-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2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强;徐毅;陈光毓;谭红梅;谢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 |
主分类号: | F01L1/18 | 分类号: | F01L1/18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周韶红 |
地址: | 40003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气门 摇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气门摇臂。
技术背景
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及升程技术在汽车上应用广泛,技术成熟。但对于一些有特殊要求的一些行业,如摩托车行业,由于受成本、结构体积等因素约束,可变气门正时及升程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即便有些应用,大多用两个或多个摇臂来实现气门的开闭控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发动机的进气调节,但由于多个摇臂转动惯量与阻尼损耗大、高低速切换可靠性差等问题,从而导致发动机的普适性能无法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多个摇臂转动惯量和阻尼损耗大以及高、低速进气凸轮切换可靠性差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气门摇臂,该摇臂可以根据发动机的转速实现高、低速进气凸轮的切换,转动惯量和阻尼损耗小,切换可靠性高,并且提高了发动机的动力普适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发动机气门摇臂。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气门摇臂上设置有高速进气凸轮控制部和低速进气凸轮控制部,在所述高速进气凸轮控制部上设置有高、低速进气凸轮切换控制机构。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所述高、低速进气凸轮切换控制机构包括:一个可在所述高速进气凸轮控制部内上下滑动的活塞,在该活塞的下端连接有高速进气凸轮接触块,该高速进气凸轮接触块的下端设置有可与高速进气凸轮接触的高速进气凸轮接触面;在活塞上还设置有活塞导向斜面、限位卡槽和活塞工作平面;设置于所述高速进气凸轮控制部内的销孔;一个可在销孔内滑动的销子,在该销子的一端开有弹簧槽Ⅰ;该销子上还设置有销子导向斜面、限位钩、销子限位面以及销子工作平面;液压管道,该液压管道设置在气门摇臂上靠近摇臂转轴的一端并且与上述销孔联通;端盖。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第二方面的基础上,所述销子在靠近液压管道的一端设置有密封槽,其内装有密封圈。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第二方面的基础上,所述端盖的内部开有弹簧槽Ⅱ。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第四方面的基础上,所述弹簧槽Ⅱ的直径不小于销孔的直径。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可以取得以下效果:气门摇臂通过设置在高速进气凸轮控制部的高、低速进气凸轮切换控制机构实现高速进气凸轮与低速进气凸轮之间的相互切换,减少了气门摇臂的数量,减小了气门摇臂的转动惯量和阻尼损耗,提高了高、低速进气凸轮切换的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通过设置在高速进气凸轮控制部上的高、低速进气凸轮切换控制机构,可有效实现高、低速进气凸轮的切换,可靠性高。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设置了密封槽和密封圈可有效提高液压系统的密封性。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在端盖内部设置弹簧槽Ⅱ,可以有效利用端盖的内部空间,增加了弹簧的容纳空间。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由于弹簧槽Ⅱ的直径不小于销孔的直径,所以销子在向端盖方向滑动时,销子的端部可以进入到弹簧槽Ⅱ,有效利用了端盖的内部空间,实现气门摇臂整体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内燃机的气门结构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摇臂及其切换结构图(改进前);
图3是本发明采用单摇臂的结构图;
图4是图3的A向视图
图5是本发明高、低速进气凸轮切换前的工作状态图;
图6是本发明高、低速进气凸轮切换进行中的工作状态图;
图7是图6 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高、低速进气凸轮切换完成后的工作状态图;
图9是图8中A-A方向的截面图;
图10是销子7的结构图;
图11是活塞4的结构图。
标号说明:
1:低速进气凸轮;2:高速进气凸轮;3:高速进气凸轮接触块;
31:高速进气凸轮接触面;4:活塞;5:弹簧;6:限位卡槽;
7:销子;71:销孔;8:密封圈;9:液压管道;10:气门摇臂;
101:高速进气凸轮控制部;102:低速进气凸轮控制部;
11:摇臂转轴;12:销子导向斜面;13:限位钩;14:活塞导向斜面;
15:凸轮轴;16:活塞滑动面;17:密封槽;18:弹簧槽Ⅰ;
19:销子工作平面;20:活塞工作平面;21:销子限位面;22:端盖
23:进气门; 25:弹簧槽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1-9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未经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12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