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抗菌性气管插管导管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61576.7 | 申请日: | 2011-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43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蒋旭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C08J7/12 | 分类号: | C08J7/12;C08J7/18;C08L23/06;A61L29/14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唐银益 |
地址: | 31000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抗菌 性气 插管 导管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领域,具体得说,是一种载银纳米二氧化钛(TiO2)表面改性医用聚乙烯气管插管导管技术。
背景技术
气管插管是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经声门置入气管的技术,是建立通畅气道的简捷有效方法。除全身麻醉病人外,许多危重病人的抢救过程中,为了有效进行机械通气,清除气管内痰液或血液,防止呕吐窒息,解除呼吸道梗阻,往往须要进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所建立的人工气道,成为病人身上最重要的一条“生命线”。临床急救中需紧急气管插管的危重病患者主要有:
1.自主呼吸停止者;
2.不能满足机体的通气和氧供而需机械通气者;
3.不能自主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胃内容物返流或出血随时有误吸者;
4.存在有上呼吸道损伤、狭窄、阻塞、气管食管瘘等影响正常通气者;
5.急性呼吸衰竭者;
6.中枢或周围性呼吸衰竭者。
患者一旦实施了气管插管,气管导管留置时间一般为:经口插管一般不超过72小时;经鼻插管不超过1周。而有些患者,心肺功能较差,呼吸道分泌物多,可能采取颈部气管切开插管,以便留置的时间可以更长。虽然气管插管一开始解决了通气困难、方便吸出气道内的痰液血液等异物,但是,由于目前临床使用的气管插管导管主要由医用聚乙烯塑料制成,导管对气道分泌物有粘附性,插管后气道粘膜发生压迫、摩擦、刺激等,非常容易引起插管并发症,导致导管留置失败而不得不拔管。留置气管插管导管最常见的并发症如下:
1.感染 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48h后往往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也成为机械通气过程中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病率、病死率高,治疗效果差,医疗资源消耗大,目前采取的预防措施并没有很好的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常见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假丝酵母菌等[2],这些病原菌特别是铜绿假单胞菌极容易粘附在气管插管导管表面,并分泌多糖基质、纤维蛋白、脂蛋白等使细菌相互粘连聚集,在气管插管留置几小时后就可在表面形成生物被膜,抗生素难以渗透进生物被膜,导致细菌多重耐药的发生,并随之定植在患者的气道,成为院内感染最棘手的细菌[3]。
2.痰痂阻塞医用聚乙烯塑料气管插管导管的对液体粘附性高,痰液血液等气道分泌物极容易附着到导管表面,而且危重症患者或使用镇静麻醉药物患者存在排痰障碍,粘附导管表面的气道分泌物结成痰痂。而痰痂一旦形成就很难去除,使导管内径变细,通气阻力明显增加,影响呼吸道通畅,反而加重CO2储留、SpO2下降。而且痰痂也成为细菌生长的保护层,形成感染源,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虽然积极的人工气道护理,如充分湿化、保温、气道抽吸等可以部分减少痰栓和痰痂,但使气道粘膜损伤加重,痰痂形成依然不可避免[4]。
3.气道损伤气管插管后,导管与气道粘膜发生压迫、摩擦、刺激等容易出现气道水肿、出血、炎症,甚至气道腐蚀等,且导管在体内易变软而发生扭折使通气不畅,影响了治疗疗效。医用聚乙烯是高分子材料,长期与生物体接触时,生物体可发生炎症、致癌、血栓等不良生物反应,对人体的长期健康不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15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锯片保护装置的手持锯
- 下一篇:一种可替换不饱和树脂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