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横机的复合针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62039.4 | 申请日: | 2011-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7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薗村稔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D04B35/06 | 分类号: | D04B35/06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高培培;车文 |
地址: | 日本和歌山***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收容于在横机的针床上形成的针槽,并利用导针片使针钩开闭的横机的复合针。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横机中,在针床上排列设置多个针槽,以前端的针钩相对于针床端部的齿口进退的方式驱动收容于各针槽的织针,在齿口利用向针钩供给的针织纱编织针织物。作为织针,有利用导针片使针钩开闭的复合针。特别是,如果用两张叶片形成作为利用导针片使针钩开闭的部分的针舌,则针舌能够越过针钩而移动,还能够进行利用导针片的移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此外,横机的针床以齿口侧高、远离齿口时变低的方式倾斜,但为了说明的方便,在以下的说明中,设齿口侧为前、远离齿口一侧为后,从而确定前后方向。另外,作为垂直于前后方向的上下方向,设在针槽内浮起的方向为上,在针槽内下沉的方向为下。并且,设从前方看到的针槽的宽度方向为左右方向。另外,对于针床、针槽省略图示。
图3表示专利文献1等所公开的、在两张叶片的前端形成针舌的复合针的导针片的局部构成。图3(a)表示基体1的左侧面构成和从切断面线A-A观察的剖面构成。该部分的剖面构成关于中心线1a不对称。从基体1的后部起,直立设置有针踵1b,接受在沿针床移动的三角座滑架上搭载的三角产生的引导作用。在基体1的前部和后部的中间设置的上结合部1c具有面对左侧方的长槽1d和在左右两侧方开口而连通的凹部1e。上结合部1c和针踵1b之间成为可弹性地挠曲变形的臂1f。此外,对臂1f将前后方向缩短表示。
图3(b)表示右侧的叶片2的俯视构成和左侧面构成。图3(c)表示左侧的叶片3的俯视构成和左侧面构成。图3(d)表示导针片4的俯视构成和左侧面构成。图3(e)将图3(d)所示的基体1和叶片2、3的结合部分5放大表示。
即复合针的导针片4为用结合部分5将由金属板利用冲压加工等形成的基体1和两张叶片2、3结合而形成。各叶片2、3在前部分别具有针舌2a、3a,下部收容于在省略图示的针本体上形成的导针片槽,在导针片槽内相对地向前后移动,利用针舌2a、3a使针本体的针钩开闭。叶片2、3上,与针舌2a、3b接续,形成上端向导针片槽的外部打开的弯曲部2b、3b。在叶片2、3的后部设有下结合部2c、3c。下结合部2c、3c具有结合用的针踵2d、3d和向后方延伸的尾部2e、3e。在设有针舌2a、3a及弯曲部2b、3b的前部与设有下结合部2c、3c的后部之间设有臂2f、3f,前部可利用弹性变形摆动。叶片3的尾部3e以与针槽的侧壁弹性地滑动接触而成为滑动阻力的方式,向侧方鼓出。结合部分5上,基体1的凹部1e和叶片2、3的针踵2d、3d结合,在周围设有敛缝部5a、5b、5c,形成不能拆下的牢固的结合。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9463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图3所示的导针片4上的结合部分5中,需要高精度地使基体1和两张叶片2、3结合,但相对于下结合部2c、3c的针踵2d、3d及尾部2e、3e,它们结合的上结合部1c的长槽1d及凹部1e稍大地形成。因此,将针踵2d、3d、尾部2e、3e插入长槽1d、凹部1e后,需要进行重新定位而固定的后工序的作业。定位例如使尾部2e、3e的上表面与长槽1d的上壁面抵接而进行。叶片2、3的前部在相对于针本体的相对移动时,在导针片槽的底面形成的凹凸成为三角而摆动。由于该摆动,对结合部分5施加大的弯曲力矩,有可能解除结合,因此需要设置敛缝部5a、5b、5c等而牢固地进行固定。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不需要在后工序牢固地固定作为导针片的结合部分的横机的复合针。
本发明提供一种横机的复合针,组合有针本体和导针片,所述针本体收容于排列设置在横机的针床上的针槽,在前部具有针钩且能够沿针槽在前后方向上往复移动,所述导针片在前部具有使针钩开闭的针舌且能够相对于针本体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移动,
导针片包括开闭体和基体,所述开闭体在针槽内配置于下方,在前部具有针舌,在后部具有下结合部,所述基体在针槽内相比开闭体靠上方配置,具有与开闭体的下结合部结合的上结合部,其特征在于,包括:
凹部,设于下结合部或上结合部的一方,向另一方侧开口,具有从开口端的两端向一方侧延伸的侧壁,在前后方向上设有侧壁间的宽度比开口端的宽度窄的窄幅部分;
凸部,设于下结合部或上结合部的另一方,设有前后方向的宽度比凹部的窄幅部分宽的宽幅部分,从另一方侧向凹部插入而结合,在插入的中途,宽幅部分能够利用凹部的弹性变形通过凹部的窄幅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20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