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屏式受热面的导热油炉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362762.2 申请日: 2011-11-14
公开(公告)号: CN102401469A 公开(公告)日: 2012-04-04
发明(设计)人: 张秋玲 申请(专利权)人: 张秋玲
主分类号: F24H7/00 分类号: F24H7/00;F24H9/18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14000 江苏省无***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带屏式 受热 导热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导热油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屏式受热面的导热油炉。

背景技术

导热油炉是将电加热器直接插入有机载体(导热油)中直接加热,并通过高温油泵进行液相循环将加热后的导热油输送到用热设备,再由用热设备出油口回到导热油炉加热,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加热系统。

导热油炉作为一种节能型锅炉面世已有几十年,由于利用导热油加热与利用蒸汽加热相比较既有加热均匀、操作简单、安全环保、节约能源、控温精度高、操作压力低等优点,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已被作为传热介质得到广泛的应用。期间,由于其自身的这些特点而在各行各业被大量采用,其与蒸发器的组合应用,由于可满足更多的用户需求,在某些行业,已有取代蒸汽锅炉的趋势。

一般而言,导热油炉常被用于印染,木柴加工,化工,食品,建材等行业,以往,例如在化纤行业,其所用的导热油炉多采用油气作燃料,加热成本较高,在当今能源紧缺的大背景下,根据国家节能降耗的要求,即便财大气粗如化纤行业,也在考虑量入为出,将能耗较高的油气导热油炉改装成燃煤导热油炉。化纤行业有大量的旧导热油炉需要借更换燃料之机改成燃煤导热油炉,新建的导热油炉也纷纷采用燃煤方式。于是,如何快速的对导热油进行加热就成了一个问题;另外,还要考虑导热油的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大量采用的油气导热油炉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带屏式受热面的导热油炉,其可以适用于燃煤导热油炉中,其可以使导热油快速加热而且运行安全。

为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具体的,本发明的导热油炉包括位于导热油炉下部的炉排,进油集箱、对流管束、对流管束上集箱、方盘管、顶棚管、出油集箱以及在炉膛空间内部设置的吊屏;所述吊屏提供本发明的导热油炉的屏式受热面。

在炉膛空间内增加屏式受热面后,可以使导热油的温升更快,使其可满足要求更为苛刻的用户要求。就锅炉本身而言,增加屏式受热面后,辐射受热面增加了,炉膛辐射面积热负荷减小了,对导热油来说更为安全,而没有屏式受热面时,由于火焰对管内介质的传热更强,更容易使管内介质产生裂解等化学反应而影响油的理化性能;而且,增加屏式受热面后,炉膛出口温度更低,对流管束入口更不易结焦和积灰,使锅炉运行更稳定和安全。

本发明的带屏式受热面的导热油炉,在常规导热油炉结构基础上,增加了屏式受热面,导热油升温快,运行安全,其可以面向更多的行业和用户;而且对于常规油气导热油炉向燃煤导热油炉的改造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改造设计方案。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带屏式受热面的导热油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的半剖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的本发明的带屏式受热面的导热油炉,其包括位于导热油炉下部的炉排10,进油集箱1、对流管束2、对流管束上集箱3、方盘管5、顶棚管6、出油集箱7以及在炉膛空间8内部设置的吊屏4;所述吊屏4提供本发明的导热油炉的屏式受热面。

以下结合图示说明本发明的带屏式受热面的导热油炉的工作原理(图中的箭头表示烟气流向):

在烟气侧,燃料在炉排10上燃烧,烟气流在炉膛空间8内上升,依次冲刷屏式受热面即吊屏4,对流管束2,至烟气出口。

在工质侧,即导热油侧,导热油首先由进油集箱1进入导热油炉,然后通过对流管束2(蛇形管)循环到对流管束上集箱3,在通过对流管束上集箱3引出的管子进入吊屏,循环到方盘管5的下部,再由方盘管5的下部循着螺旋上升轨迹循环到方盘管顶部,进入顶棚管6,在顶棚管6内循环数个来回,然后到达出油集箱7。

导热油的进油温度一般在260℃~290℃之间,出油温度一般在300℃~320℃之间,具体进出油温度按用户的工艺设备要求,热油出导热油炉后,往用热设备而去,在用热设备内热交换后,油温降低,通过管网导热油又被送回导热油炉,再通过循环泵将冷油泵入锅炉,开始吸热,达到额定出油温度,供用热设备使用,如此这般,周而复始。

本发明的导热油炉,增加屏式受热面后,辐射受热面增加,炉膛辐射面积热负荷减小,对导热油来说更为安全;而且增加屏式受热面后,炉膛出口温度更低,对流管束入口更不易结焦和积灰,使锅炉运行更稳定和安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秋玲,未经张秋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27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