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自动锂电三元材料烧成辊道炉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62838.1 | 申请日: | 201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54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缪煜;堵健;崔伯龙;周燕;许正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兴市前锦炉业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9/04 | 分类号: | F27B9/04;F27B9/30;F27D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夏平 |
地址: | 21426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三元 材料 烧成 辊道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辊道炉,具体地说是一种送风充足、炉膛氧化性气氛分布均匀的全自动锂电三元材料烧成辊道炉。
背景技术
锂电三元材料一般采用辊道炉在氧化性气氛中进行连续性烧结,现有的辊道炉的进风一般采取自然进风的方式,或者采用在辊道炉的炉门处加装鼓风机送风的方式。自然进风的风量较小,且由于辊道炉的炉膛长度较长,自然进风中所含的氧气在进入炉膛中不远即被大量消耗,致使只有放置与炉门处得原料可以获得比较充分的氧气气氛,而炉膛深处的原料则只能在稀薄的氧化性气氛中烧结,致使烧结的成品间出现比较大的品质差异;鼓风机进风的风量较大,相对于自然进风,鼓风机进风的送风距离大大增加,但同样由于炉膛的长度较长,炉门处的氧气含量与炉膛深处的氧气含量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样致使烧结的成品间出现比较大的品质差异,次品率较大,单位能耗率较高,不利于产能的提高和产品品质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送风充足、炉膛氧化性气氛分布均匀的全自动锂电三元材料烧成辊道炉。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全自动锂电三元材料烧成辊道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下侧设置有通风管,所述的通风管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水平直管,通风管的开口端与鼓风机相连,通风管的上侧设置与其连通的送风支路,送风支路的上端与炉体的下部连通,所述的送风支路上设有流量计和流量阀,其中流量阀位于流量计的下侧。
所述的送风支管采用镀锌管。
所述送风支管的数量为8-20个。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设置送风支路和流量计、流量阀的设置,有效地控制了辊道炉烧结时所需的氧化性气氛需求,并且氧化性气氛分布均匀,有效地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和烧结效率,烧结出来的成品均匀度高、性能优良。
本发明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产出来的产品品质优良、均匀性高,适宜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炉体;2—通风管;3—鼓风机;4—送风支路;5—流量计;6—流量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全自动锂电三元材料烧成辊道炉,包括炉体1,在炉体1的下侧设置有通风管2,其中通风管2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水平直管,通风管2的开口端与鼓风机3相连,通风管2的上侧设置与其连通的送风支路4,镀锌管制成的送风支路4的上端与炉体1的下部连通,送风支路4的数量为8-20个,每个送风支路4上都设置流量计5和流量阀6,其中流量阀6位于流量计5的下侧。
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将待烧结的锂电三元材料放置于炉膛中,然后调整好其它参数,在加热时,打开鼓风机3,通过流量阀6和流量计5的控制,使每个送风支路4的进风量满足该部分炉膛中的进风需求,且生产出来的产品品质好、均匀度高。本发明通过设置送风支路4和流量计5、流量阀6的设置,有效地控制了辊道炉烧结时所需的氧化性气氛需求,炉膛中的氧化性气氛分布均匀,有效地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和烧结效率,烧结出来的成品均匀度高、性能优良;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适宜推广使用。
本发明未涉及的技术均可通过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兴市前锦炉业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宜兴市前锦炉业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28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