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杜鹃花色素的提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64256.7 | 申请日: | 201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3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朱仁发;陈学平;储德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杜鹃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B61/00 | 分类号: | C09B61/00;C09B67/54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46600 安徽省安庆市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杜鹃 花色素 提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药物化学领域,特别涉及天然植物色素的提取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杜鹃花色素的提取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杜鹃花是一个大属,全世界约有900余种,分布于欧洲、亚洲和北美洲,以亚洲最多,有850种,其中我国有530余种,占全世界59%,集中于云南、西藏和四川三省区的横断山脉一带,是世界杜鹃花的发祥地和分布中心。
植物色素是指从植物的根、叶、花、树干或果实中提取的有色物质,许多植物色素不仅色香诱人、口感甘醇、染着性好、无毒无害,且富含人体所需营养物质,有些还具有医疗保健作用,同时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植物色素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常见的有茜草,紫草,苏木、靛蓝、红花、石榴、冬青、杨梅、柿、黄栀子、桑、茶叶等。但其中有些植物色素的开发市场已经达到饱和,因此寻找和开发更多的天然食用色素已成为食品、化妆品、染织等工业色素发展的趋势。
杜鹃花色素是从杜鹃花中提取的一种天然色素,其主要成分为花色甙和黄酮醇类,可以广泛的用于医药、食品添加剂、高级化妆品等。杜鹃花色素具有色泽鲜艳,色调多样,口感甘醇、染着性好、无毒无害等特点,且富含人体所需营养物质,有些还具有医疗保健作用,将其投入到食品中必将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合成色素对人体的危害已渐为人们重视,所以杜鹃花新型色素的开发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应。
目前国内对杜鹃花色素的提取较少研究,且研究的方法大都采用有机溶剂的方法进行,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88102743.x”的“从杜鹃花中制取食用天然色素-映山红” [祝慕韩],提出了以乙醇为提取液提取杜鹃花红色素的方法,该专利中并未将有机溶剂进行回收,从而在使用过程中会对环境、人体造成不良影响,不符合环保、安全的要求。制得的产品中并未除去糖分、脂质、蛋白质,制得的产品纯度低,单纯用纯乙醇浸泡对杜鹃花色素的时间长、提取率低;江丽芳、刘代城的“杜鹃花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闽江学院学报,2004,25(2):80-82],对杜鹃花色素的理化性质进行详细的研究, 李维莉,马银海,张亚平等的“马樱杜鹃花色素树脂纯化工艺的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9,30(11):156-160]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试验设计,对山茶花红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但没有涉及提取分离的设备提取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研究设计以为杜鹃花原料制备杜鹃花色素的提取分离方法,本发明每一步反应可控性强,产品纯度高,不需要繁琐的纯化装置处理,所制备的目标产物杜鹃花色素达到天然色素国家规定的标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杜鹃花色素的提取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称取干燥的杜鹃花,将杜鹃花倒入粉碎机中粉碎,再用去氯水浸泡粉碎的杜鹃花,杜鹃花粉碎后与水的物料比为4-10:1,超声萃取10-30分钟,醇沉除杂、杀菌、对萃取液30-50微米的滤纸过滤,减压蒸馏2-5小时得到浓缩液,控制蒸馏压强为0.04-0.06×10-5Pa,然后将浓缩液进行喷雾干燥得到产品,喷雾干燥的进风口温度为40-45℃。
所述的杜鹃花色素的提取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杜鹃花粉碎后与水的物料比优选4-6:1。
所述的杜鹃花色素的提取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声萃取时间优选15分钟。
所述的杜鹃花色素的提取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醇沉中的醇类物质选自甲醇、乙醇或异丙醇,优选乙醇。
所述的杜鹃花色素的提取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压蒸馏优选2-3小时。
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使用了微波萃取的方法,纯度高,产率高,成本低,周期短,适合工业化规模生产,可获得高纯度的杜鹃花色素,从而更好的用于改善食品的风味,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
附图说明
图1 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杜鹃花色素的提取分离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杜鹃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杜鹃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42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