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锈剂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65431.4 | 申请日: | 201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22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张荣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盛尔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F11/00 | 分类号: | C23F1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吴彦峰;钱成岑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锈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添加剂,尤其涉及一种金属表面化学处理用防锈剂。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大型机加工零件在安装前及中途运输过程中大都需要防锈处理,现在普遍采用牛油或普通的防锈油进行防锈,这些防锈剂虽然具有一定的防锈作用,但是效果不佳,尤其是那些用于出口的产品或需要进行长途海运的产品,现有牛油或普通的防锈油的防锈、防腐蚀性能不能满足国外对防锈剂环保的要求以及在长途运输过程中的要求。除了牛油或普通的防锈油进行防锈外,当前对金属材料表面的除锈处理,大量使用的便是水基防锈剂是以亚硝酸盐为主剂复配而成的。虽然其防锈效果好、价格低廉,但是该类防锈剂具有很大的毒性,亚硝酸盐是很强的致癌物质,对人体、对环境都有很大的危害。另外,使用后也很容易在金属表面形成白斑,影响外观。并且对铸铁通常效果很差,难以满足工艺要求。目前,虽然也出现了很对这类产品的替代品,但防锈效果还是无法达到要求,通常用于工序间的防锈。而且现有防锈剂抗氧化、抗腐蚀、抗酸性和防潮的功能不够强,给实际使用带来麻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抗氧化、抗腐蚀、抗酸性和防潮作用的防锈剂,能有效的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公开一种防锈剂,所述防锈剂的组成成分为:C8-C10羧酸盐、氧化锌、硼酸类、聚乙二醇、树脂、余量为水;其重量百分配比为:C8-C10羧酸盐5-20份、氧化锌5-10份、硼酸类2-5份、聚乙二醇1-3份、树脂8-12份、余量为水。
作为优选:所述C8~C10羧酸盐为其钾盐、钠盐或铵盐;硼酸类为硼酸或者硼酸铵;所述树脂选自环氧类树脂、聚丙烯腈类树脂、聚苯乙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乙酸乙烯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及其共聚物的至少一种。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防锈剂的组成成分及重量白分配比为:钾盐10-20份、氧化锌6-8份、硼酸3-4份、聚乙二醇1-3份、聚酰胺类树脂10-12份、余量为水。
作为更进一步优选:所述防锈剂的组成成分及重量白分配比为:钾盐15份、氧化锌7份、硼酸4份、聚乙二醇2份、聚酰胺类树脂11份、余量为水。
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防锈剂的组成成分及重量白分配比为:钾盐18份、氧化锌8份、硼酸4份、聚乙二醇1份、聚酰胺类树脂10份、余量为水。
防锈剂的样品经过试验后其密度按照GB1884-1993进行测试,运动粘度按照GB264-1998进行测试,耐高温性能以及耐低温性能均合格,达到测试标准。
该发明带来的有益效果为:该防锈剂产品性能好,不会在被防锈的金属表面形成白斑,能够很好的保持金属表面原有色泽,另外配制和使用时对人体无损害、对环境污染小,适合大型机加工零件长时间在运输过程中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该防锈剂的组成成分为:C8-C10羧酸盐、氧化锌、硼酸类、聚乙二醇、树脂、余量为水;其重量百分配比为:C8-C10羧酸盐5-20份、氧化锌5-10份、硼酸类2-5份、聚乙二醇1-3份、树脂8-12份、余量为水。其中:所述C8~C10羧酸盐为其钾盐、钠盐或铵盐;硼酸类为硼酸或者硼酸铵;所述树脂选自环氧类树脂、聚丙烯腈类树脂、聚苯乙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乙酸乙烯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及其共聚物的至少一种。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防锈剂的组成成分及重量白分配比为:钾盐10-20份、氧化锌6-8份、硼酸3-4份、聚乙二醇1-3份、聚酰胺类树脂10-12份、余量为水。
实施例1:选用钾盐15份、氧化锌7份、硼酸4份、聚乙二醇2份、聚酰胺类树脂11份、余量为水。
配制时,在室温下将上述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即可。得出的产品为淡黄色粘稠液体,置于常温下5个月,不分层、无沉淀。
实施例2:选用钾盐18份、氧化锌8份、硼酸4份、聚乙二醇1份、聚酰胺类树脂10份、余量为水。
配制时,在室温下将上述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即可。得出的产品为淡黄色粘稠液体,置于35-40℃下3个月,不分层、无沉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盛尔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盛尔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54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