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逆流转盘萃取分离1,1,2-三氯乙烷—二甲基甲酰胺混合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65503.5 | 申请日: | 201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18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林军;朱晶晶;华健军;顾正桂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19/05 | 分类号: | C07C19/05;C07C17/38;C07C233/03;C07C231/24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韩朝晖 |
地址: | 21004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逆流 转盘 萃取 分离 三氯乙烷 甲基 甲酰胺 混合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工的分离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1,1,2-三氯乙烷—二甲基甲酰胺混合物的连续逆流液液萃取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三氯蔗糖(简称TGS)为白色或近白色结晶粉末,其甜味纯正,极类似于天然蔗糖,甜度是天然蔗糖的600-650倍。三氯蔗糖不参与人体代谢,无热量,热稳定性好,抗酸水解稳定性高于蔗糖10倍,安全性高,是迄今为止人类开发的最完美、最具竞争力的非营养型、高甜度的甜味剂。其优异的性能已引起各界广泛关注,具备巨大的市场潜力。
三氯蔗糖合成的基本化学过程为:蔗糖→部分羟基的保护→选择性氯化→三氯蔗糖,在选择性氯化过程中,多用到1,1,2-三氯乙烷和二甲基甲酰胺(简称DMF)为溶剂,必然带来这两种物质的混合体系分离回收的问题。
1,1,2-三氯乙烷沸点为114℃,不溶于水,相对密度1.44。二甲基甲酰胺沸点152.8℃,与水完全混溶,相对密度0.94。目前工业上多采用精馏法分离该混合体系,但由于工业混合物中,二甲基甲酰胺含量仅占5%左右,这就意味着精馏工艺需将大量的轻组分1,1,2-三氯乙烷蒸出,设备投入与能耗均很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三氯蔗糖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合适的萃取剂,以转盘萃取塔为装置,提供一种1,1,2-三氯乙烷—二甲基甲酰胺混合物的连续逆流液液萃取分离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该体系分离上存在的困难。与传统精馏工艺相比,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设备投入低,产品质量稳定,尤其是能耗大大降低,原料液经连续萃取后,可一次得到99.9%以上的1,1,2-三氯乙烷。
完成上述发明任务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续逆流转盘萃取分离1,1,2-三氯乙烷—二甲基甲酰胺混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为1,1,2-三氯乙烷—二甲基甲酰胺混合物,以水为萃取剂(溶剂),原料与萃取剂在一定配比下,以逆流形式进入转盘萃取塔,原料由转盘塔上部进入,萃取剂由转盘塔下部进入,两相液体在转盘塔中充分接触,完成萃取过程,萃余相经静置沉积在塔釜,萃取相经静置富集在塔顶;
(2)转盘塔分离后,塔釜萃余液为1,1,2-三氯乙烷,塔顶萃取相为二甲基甲酰胺的水溶液;
(3)萃取相经脱水处理后可得到二甲基甲酰胺,水作为萃取剂循环回用。
所述的1,1,2-三氯乙烷—二甲基甲酰胺混合物按质量百分比计,包含90~98% 1,1,2-三氯乙烷、2~10%二甲基甲酰胺。
所述的萃取剂与原料的“一定配比”是指,萃取剂与原料的质量比为:1 :2~1:10,其中,最佳比例为1 :5。
所述的转盘萃取塔由上部静置段、下部静置段、转盘段组成,转盘数为40~60。
所述的萃余液为高纯度1,1,2-三氯乙烷,质量百分含量≥99.9%,可直接作为产品。
本发明方法分离过程的工艺流程见图1所示。
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方法采用图1所示工艺流程和优化的工艺参数,原料为1,1,2-三氯乙烷—二甲基甲酰胺混合物(典型组成含95%wt1,1,2-三氯乙烷、5% wt二甲基甲酰胺),以水作为萃取剂,经转盘塔连续逆流萃取,萃余相产品为纯度≥99.9%的1,1,2-三氯乙烷,可直接作为产品,萃取相为二甲基甲酰胺的水溶液,该产物经脱水后,可使萃取溶剂得以循环使用,同时得到高纯度二甲基甲酰胺产品。与现有技术中常规使用的精馏分离方法相比,本发明方法脱二甲基甲酰胺效果更加明显,产品纯度更高,回收率更高(>97%),能耗更低。
同时,用水做为萃取剂且可循环使用,生产成本更低,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连续逆流转盘萃取分离1,1,2-三氯乙烷—二甲基甲酰胺混合物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师范大学,未经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55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速报警装置
- 下一篇:一种输血器滴斗瓶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