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湿性织物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66765.3 | 申请日: | 2011-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03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范志恒;望月克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B17/00 | 分类号: | A41B17/00;D01D5/253;D01F6/92;D01F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湿性 织物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湿性织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以棉、羊毛为代表的天然纤维由于其柔软的手感,良好的吸湿性以及穿着舒适度,在内衣等与皮肤直接接触的衣料中得到广泛的使用。但是,由棉做成的内衣缺乏悬垂感和光泽度,在表面接触时无光滑感,作为女性内衣使用时缺乏审美感。
聚酯纤维以及聚酰胺纤维织物由于具有光滑、光泽度高、悬垂等特性正代替天然纤维在内衣方面得到使用。但是聚酯纤维的吸湿性极低,当用于直接接触皮肤或贴近皮肤穿着的内衣、运动衣料等时,由于皮肤出汗不能及时排出,会产生发粘的感觉,在穿着舒适性上比天然纤维差,因此限制了聚酯纤维在衣料用途方面的发展。
为了提高聚酯纤维织物的吸湿性能使其具有天然纤维织物的穿着舒适性,常用的方法有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化学改性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共聚的方法在分子链中引入醚键、羟基、磺酸等亲水基团,但是生产速度慢、易产生大量废水,且会导致聚酯纤维织物的强度及耐候性下降;或者用亲水性整理剂对纤维进行涂层处理以提高其吸湿性能,然而这种方法常因亲水剂与纤维结合不牢导致吸湿没有耐久性,也会导致织物的手感、耐光性不良等问题。物理改性方法包括纤维的超细化、中空多空化和异型截面,都是利用虹吸效应来提高纤维的吸湿性,其中以纤维的异型断面化应用最为广泛。如美国杜邦公司于1998年推出的Coolmax异型断面纤维,其表面有四道凹槽,具有虹吸效应。该纤维所制成的织物能将湿气从皮肤排到织物表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清凉、吸湿、吸水速干效果的吸湿性织物,该织物可应用于内衣等贴身衣用领域,所制成的内衣在保持美感以及机能性的同时,也改善了内衣的舒适性,穿着时不会有粘腻的感觉。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吸湿性织物,该织物中含有吸湿性聚酯纤维,所述吸湿性聚酯纤维中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含量为5~15wt%,且吸湿性聚酯纤维横断面为3叶以上的多叶形状,其异型度为1.7~3.0。
吸湿性聚酯纤维横断面为3叶以上的多叶形状,通过将纤维断面设计成3叶以上的多叶断面形状,使单根纤维之间形成更多的毛细管,从而增加所得织物的吸水性以及干燥速度。同时通过使用多叶断面的吸湿性聚酯纤维,所得衣物在穿着时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变小,在夏天出汗时内衣的发粘感得到改善,提高了其穿着的舒适性。
本发明所述的吸湿性织物中吸湿性聚酯纤维的异型度为1.7~3.0,采用断面异型度为1.7~3.0的吸湿性聚酯纤维使单根纤维之间形成毛细管,由于毛细管原理所得织物的吸水性高,同时其干燥速度也变快。随着湿性聚酯纤维异型度的增大,纤维的表面积也相应增大,这种变化使得所得织物的吸湿速度也变快。
所述异型度优选2.4~3.0,使用这种吸湿性聚酯纤维所制得的织物具有更好的吸湿速度以及吸水性。
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上述吸湿性聚酯纤维中的吸湿成分,为了获得良好的吸湿性能,其含量为相对于吸湿性聚酯纤维为5~15wt%。相对于吸湿性聚酯纤维,当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含量小于5wt%时,所得到的织物吸湿性低,且由其制成的衣物在穿着时舒适感差;当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含量大于15wt%时,所得织物的物性下降、接触有粘感,由其制成的衣物无法达到穿着舒适性的要求。上述含量优选7~12wt%。
所述吸湿性织物中吸湿性聚酯纤维的含量相对于织物总量的30wt%以上。
所述吸湿性聚酯纤维中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平均分散径为200nm以下。平均分散径在200nm以下可以使得聚乙烯吡咯烷酮与聚酯很好的络合,一般将聚乙烯吡咯烷酮通过二轴挤出机进行混炼,降低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平均分散径使其在200nm以下,使聚乙烯吡咯烷酮在聚酯中得到很好的分散,并通过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力,提高两者的络合能力,从而抑制混合后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溶出,防止纤维及其织物在使用过程中吸湿性变差。
上述聚乙烯吡咯烷酮的K值优选15~90,更优选20~60。如果聚乙烯吡咯烷酮的K值过低,则聚乙烯吡咯烷酮即使与聚酯的络合能力不强,在挤出后水冷过程中容易溶出,致使纤维得不到很好的吸湿性。而如果其K值过高,则聚酯体系的粘度大大增加,混炼吐出不良,很难造粒,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所述吸湿性聚酯纤维的吸湿率差ΔMR为1.0~4%,优选1.5~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67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