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割型复合纤维及超细纤维织物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66784.6 | 申请日: | 2011-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2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曹海兵;藤森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8/12 | 分类号: | D01F8/12;D01F8/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割 复合 纤维 织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割型复合纤维及由其制得的超细纤维,特别涉及一种涤锦复合纤维及由其制得的超细纤维织物。
背景技术
但近年,随着各种超细纤维的开发,高级编织物、高级人造皮革等用途的需求急速扩张。例如,由聚酰胺和聚酯组成的分割型复合纤维,经物理或化学处理后,两组分可以分割,分割后的细旦纤维由于直径很小,因此其弯曲刚度很小,弯曲挠度大,纤维手感特别柔软;细旦纤维的比表面积很大,因此其织物的覆盖性、蓬松性和保暖性有明显提高;纤维比表面积大,与灰尘或油污接触的次数更多,而且油污从纤维表面间缝隙渗透的机会更多,因此具有极强的清洁功能;将细旦纤维制成超高密织物,纤维间的空隙介于水滴直径和水蒸汽微滴直径之间,因此超细织物具有防水透汽效果。
这种由聚酰胺和聚酯构成的分割型复合纤维,通常都是采用聚酰胺连续分布,聚酯被分割的复合方式,再通过减溶液处理后进行分割,如专利文献1~4中的记载。但是,该复合方式的复合纤维,在碱溶液减量处理时,由于聚酯大部分暴露在表面,其经碱减量处理后,强度方面会 有大幅的下降,从而影响整体的强度。于此同时,这种聚酰胺与普通聚酯组成复合纤维,在织物中通常需要采用高温高压的条件才能充分染色,同时,对聚酯染色采用的分散染料一般会对尼龙会造成色污染,从而使织物产生色斑等问题。
另一方面,分割型复合纤维,大多采用聚酰胺和一种与其相容性差的聚合物进行复合,一般为聚酯或聚烯烃等。正如文献5中有所提及的采用聚酰胺与聚烯烃进行。然而聚烯烃或普通聚酯与聚酰胺复合的分割型纤维,其分割性一般,需要依靠较强的碱处理条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81832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4027537号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7-189037
专利文献4:CN200810249642.X
专利文献5:CN200880012368.2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分割的分割型复合纤维及手感柔软、吸水速干、光泽优异、可以均匀染色的超细纤细旦织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由作为第一组分的脂肪族聚酰胺和作为第二组分的改性共聚酯构成分割型复合纤维,第一组分与第二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80%∶20%~20%∶80%;第二组分为以分子量500~5000的聚乙二醇及苯磺酸盐作为共聚成分的改性共聚酯,且第二组分中聚乙二醇的含量 为0.5~5.0wt%,
在复合纤维的横截面上第二组分以连续相分布并对第一组分进行分割;第一组分在复合纤维横截面上以非连续相分布,并满足下式,
2≤N≤16 (I)
60%≤A≤95% (II)
式中,N表示在复合纤维横截面上第一组分不连续分布的个数,A表示在复合纤维横截面周长上第一组分所占的长度占整个横截面周长的比例。
其中,第一组分脂肪族聚酰胺的不连续分布个数N为2≤N≤16,优选2≤N≤8,最优选为2≤N≤6。当N=2时,该分割型复合纤维为二分割丝,在吐出量及复合比一定的条件下,此时成纤聚合物当量纤度最高,喷丝板设计成本也较低,但若要获得较低当量纤度的成纤聚合物时,必须降低两种聚合物的吐出量,从而导致断头数的增加,造成纺丝状况变差。因此要获得较低当量纤度的成纤聚合物,可以适当提高成纤聚合物在横截面上不连续分布的个数,也就是N的数值,N数值越高,则成纤聚合物当量纤度越低。N>16时,喷丝板制作困难、成本急剧上升,且在后期处理时开纤性能也会有所明显下降。因此最优选N控制在2~6之间最为合适。
A值可以随复合比的变化而变化,N值固定,两组分总吐出量固定,调高聚酰胺与共聚酯的复合比,则A值升高。A值过高会导致该分割型纤维在后加工碱减量过程难以进行开纤,A值过低则共聚酯单丝纤度提 高,从而使纤维整体的柔软性降低。
第一组分脂肪族聚酰胺与第二组分改性共聚酯的重量百分比为80%∶20%~20%∶80%,优选80%∶20%~40%∶60%,最优选80%∶20%~60%∶40%。当连续分布的改性共聚酯的重量百分比超过80%,其最终开纤后的单丝纤度则会超过1dtex。反之,当被分割不连续分布的脂肪族聚酰胺的重量百分比超过80%,则开纤后的单丝纤度会提高,影响整体柔软性。综合考虑开纤后两者的单丝纤度,本发明最优选聚酰胺与共聚酯的重量百分比为最优选80%∶20%~60%∶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67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