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硝酸断流检测报警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68003.7 | 申请日: | 2011-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6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周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敬 |
主分类号: | G08B21/18 | 分类号: | G08B21/18 |
代理公司: | 成都蓉信三星专利事务所 51106 | 代理人: | 郭霞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硝酸 断流 检测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工设备的报警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硝酸断流检测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硝酸等原料自反应塔塔顶加入反应塔后的情况需要操作人员经常去塔顶现场查看和检验加料量,对此,存在着操作人员劳动强度以及危险性都较大的问题,而且工作效率也非常低。至今为止,在该行业中尚未有一种不必登上反应塔塔顶却可远离而且及时发现硝酸原料加入反应塔的情况的硝酸断流检测报警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硝酸断流检测报警装置,操作人员不必亲自登上反应塔塔顶就可查看和检测加料量。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硝酸断流检测报警装置,包括语音报警器和检测器,所述检测器包括玻璃球腔体、两根铂电极,语音报警器与两根铂电极电连接,所述的玻璃球腔体沿垂直直径方向安装有与球腔体相通的硝酸导入管和硝酸流出管,在硝酸导入管的下端连接有具有流液口的倒锥形管。
所述的两根铂电极呈倒八字形安装于球腔体上,铂电极之间留有一气隙孔,该气隙孔位于硝酸导入管与硝酸流出管之间,且三者位于一竖直线上。
所述的两根铂电极均分为二段,一段位于球腔体内,另一段各通过支撑柱延伸于球腔体外,支撑柱安装于球腔体的外表面上。
所述的两根铂电极均为丝条状,在两根铂电极的下端分别连接引导段。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检测器包括玻璃球腔体、两根铂电极,玻璃球腔体沿垂直直径方向安装有与球腔体相通的硝酸导入管和硝酸流出管,在硝酸导入管的下端连接有具有流液口的倒锥形管;两根铂电极呈倒八字形安装于球腔体上,铂电极之间留有一气隙孔,该气隙孔位于硝酸导入管与硝酸流出管之间,且三者位于一竖直线上,当硝酸从导入管的流液口流到两铂电极之间的气隙孔的瞬间,酸液同时碰到两根铂电极,并使其接通,语音报警器开始语音报警,当气隙孔没有酸液通过时,两铂电极之间不导通,语音报警器没有通电不发出报警。因此该硝酸断流检测报警装置可有效地检测出硝酸的流通状况,并做出语音报警,操作人员不必亲自登上反应塔塔顶就可查看和检验加料量,减少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及危险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硝酸断流检测报警装置,包括语音报警器20和检测器10,所述检测器10包括玻璃球腔体11、两根铂电极15,语音报警器20与两根铂电极15电连接,所述的玻璃球腔体11沿垂直直径方向安装有与球腔体相通的硝酸导入管13和硝酸流出管18,在硝酸导入管13的下端连接有具有流液口的倒锥形管14。在工艺制作上玻璃球腔体11为一封闭的腔体,硝酸导入管13和硝酸流出管18通过焊接安装于玻璃球腔体11上。
所述的两根铂电极15呈倒八字形安装于玻璃球腔体11上,铂电极15之间留有一气隙孔17,该气隙孔17位于硝酸导入管13与硝酸流出管18之间,且三者位于一竖直线上,以此保证酸液从硝酸导入管13经倒锥形管14的流液口较为准确的滴到两根铂电极15的气隙孔17中,再从气隙孔17流到硝酸流出管18。
硝酸导入管13的倒锥形设计对硝酸的导入起到一个缓冲作用,使得电计量泵打到塔顶的硝酸能连续不断、均匀地流动,避免了由于管道内气阻产生的瞬间影响。
所述的两根铂电极15均分为二段,一段位于玻璃球腔体11内,另一段各通过支撑柱12延伸于玻璃球腔体11外,支撑柱12安装于玻璃球腔体11的外表面上。延伸于玻璃球腔体11外的一段为外接线端与语音报警器20连接。
所述的两根铂电极15均为丝条状,在两根铂电极15的下端分别连接引导段16,硝酸液就从两引导段16之间的气隙孔17中滴入硝酸流出管18。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当硝酸从硝酸导入管13流到两根铂电极15之间的气隙孔17的瞬间,酸液同时碰到两根铂电极15,并使其接通,在气隙孔17没有酸液通过时,两根铂电极15之间又互不导通。
如图2所示,在使用时,检测器10安装于所要监控的反应塔1塔顶上,而语音报警器20安装在地面,用两根双绞线2将铂电极15与语音报警器20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敬,未经周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80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普碳钢中砷含量的测定方法
- 下一篇:一种带PVC膜的复合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