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牡丹籽提取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药物成分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68312.4 | 申请日: | 2011-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2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9 |
发明(设计)人: | 尹卫平;刘普;李文渊;李亮;邓瑞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71 | 分类号: | A61K36/71;A61P31/04;A61K131/00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苗强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牡丹 提取 抗耐甲氧 西林 金黄色 葡萄球菌 药物 成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成份的提取方法,具体的说是牡丹籽提取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药物成分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结构、形态的变异,造成越来越多的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且耐药程度日益加强。目前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和艾滋病并列为世界范围内三大难解决的传染性疾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生素均具有耐药性,并且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力强且治疗效果差,是引起医院临床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在临床上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虽然可用万古霉素治疗,近几年来,万古霉素被越来越多的医院中视为常规抗生素类用药之后,并且也逐渐出现耐药性,目前,对于减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增长速度,除通过限制滥用抗生素来减缓耐药MRSA增长速度,同时必须研究开发新的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引起的疾病的药物作为后备,以防出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疾病的大爆发。因此筛选和开发能够有效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抗生素迫在眉睫。
牡丹籽在民间常用于治疗腰腿疼痛, 具有抗氧化、消炎止痛作用, 牡丹籽作为潜在的药用资源, 有待深入开发利用。目前牡丹籽多用于育种,炼制牡丹油,其药用价值尚未被得到开发。据前期研究发现显示,牡丹籽油中主要含有亚麻酸,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等油脂类物质;有关非油脂的化学成分有齐墩果酸,常春藤皂苷元,山奈酚,木犀草素,芹菜素,柯伊利素,豆甾醇等物质,另外已知牡丹籽对枯草杆菌,沙门氏菌,根霉菌和黑曲霉菌和巴门氏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而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活性尚无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的不足,提供从牡丹籽中提取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药物成分的方法,其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从牡丹籽中得到的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药物成分含量高,纯度高,抗菌效果显著。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从牡丹籽中提取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药物成分的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按重量分数比取100份牡丹籽和300—400份浓度为60—80%的乙醇溶液,先将牡丹籽粉碎至200—400目的颗粒,在牡丹籽颗粒中加入乙醇溶液,混合均匀,放入容器内,进行密闭浸泡2—5天,过滤,得到提取液Ⅰ和滤渣Ⅰ,备用;
步骤二、在含有滤渣Ⅰ的容器内加入200—300份浓度为60—80%的乙醇溶液,混合均匀,进行密闭浸泡2—3天,过滤,得到提取液Ⅱ和滤渣Ⅱ,将得到的提取液Ⅰ和提取液Ⅱ进行混合,得到混合液,备用;
步骤三、按重量分数比取1份的混合液和8—16份的水,混合均匀,静置2—5小时,抽虑得到上清液,备用;
步骤四、按重量分数比取1份上清液和1份乙酸乙酯溶剂,放入分液漏斗中,进行萃取,得到上层的萃取液Ⅰ和下层的分离液Ⅰ,备用;
步骤五、按重量分数比取1份分离液Ⅰ和1份乙酸乙酯溶剂,放入分液漏斗中,进行萃取,得到萃取液Ⅱ,将萃取液Ⅰ和萃取液Ⅱ混合均匀,静置,得到乙酸乙酯萃取物,备用;
步骤六、按重量分数比取1份乙酸乙酯萃取物和1份饱和正丁醇溶液,放入分液漏斗中,进行萃取,得到上层的萃取液Ⅲ和下层的分离液Ⅱ,备用;
步骤七、按重量分数比取1份分离液Ⅱ和1饱和份正丁醇溶液,放入分液漏斗中,进行萃取,得到萃取液Ⅳ,将萃取液Ⅲ和萃取液Ⅳ混合均匀,蒸发去除溶剂,得到产品。
有益效果
1、在本发明中,找到一种新型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药物成份。
2、在本发明中,通过对牡丹籽进行萃取,得到的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药物成份提取物,其产率大于65%,经过检测,具有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作用,提高了牡丹的药用价值。
3、提高牡丹的经济效益和药用价值,对牡丹的综合利用及牡丹产业的深加工开辟一条新途径。
4、本发明的操作工艺简单、安全、可靠,可充分的应用于大规模生产中。
附图说明
图1为12小时药敏观察图;
图2为32小时药敏观察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83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