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英坩埚浇注成型的模具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68792.4 | 申请日: | 2011-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02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廖祖伟;闫继顺;王金波;龚承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协鑫太阳能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7/00 | 分类号: | B28B7/00;B28B1/1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肖明芳 |
地址: | 22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英 坩埚 浇注 成型 模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英陶瓷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英坩埚浇注成型的模具和方法。
背景技术
多晶硅铸锭用石英坩埚的制备工艺有注浆成型和注凝成型两种方式。其中,注浆成型可分为单面注浆和双面注浆两种。双面浆浇注由于产品质量稳定、尺寸易控、强度高;得到大多数厂家采用。
现有双面浇注工艺主要采用如下两种方式:(1)单孔浇注法,即在模具上盖中间开孔浇注,在上盖开以开孔为中心开米字槽为坩埚边角补浆和排气所用。(2)五孔浇注法;就是在上盖开5个孔进行浇注生产,但这种方式由于缺陷较多,现在基本没有使用。
现有的双面单孔浇注工艺的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浇注成型时间长,一般需要40~50h,影响产量,成本增加。
2、气泡容易聚集在坩埚底部,造成产品报废。
3、浇注口较大造成浇注口处强度低,容易产生开裂,使产品报废。
4、米字槽处打磨量很大,增加了工作强度和环境污染。打磨会造成打磨处强度降低,打磨振动也容易造成产品开裂,使产品报废。
5、现有的单孔浇注由于排气不好,浇注时浆料和空气接触时间长,由于石英坩埚浆料含有有机物,接触空气后会出现结皮,影响坩埚强度,容易造成内裂纹缺陷。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石英坩埚浇注成型的模具和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英坩埚浇注成型的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包括模盖、四周边墙以及设置在模盖和四周边墙内的模芯,所述模盖以及四周边墙与模芯之间为坩埚浇注成型区;所述模盖上设有与所述坩埚浇注成型区连通的开孔;所述四周边墙上设有与所述坩埚浇注成型区连通的浇注口。
本发明的模具大大减小补浆口的尺寸,由现有工艺中的补浆口¢40mm缩小了一半。这样不仅可使成型时间缩短10小时以上,并且还能加强坩埚补浆口处的强度减少开裂。本发明的模具取消米字槽,由排气口处的石英浆料对成型中产品边角处进行补浆,满足成型工艺需要。
本发明中,所述模具本体下方设有使模具本体与水平面具有一定夹角的支架。本发明中,所述夹角角度为1度~45度。使用时把模具倾斜放置,使排气口在最高点。浇注口在排气口对角下部,从坩埚浇注成型区的边缘口浇注,由下部往上浇注。浇注时可以使抽好真空的石英浆料直接进入模具,减少石英浆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稳定浆料中的有机物成分。避免气泡产生。
本发明中,所述浇注口连通所述坩埚浇注成型区的最低点。当然,浇注口也可以连通坩埚浇注成型区最低点以上的位置,但是效果不如在最低点出好。
本发明中,所述开孔为两个,其中一个用于补浆的开孔位于模盖中心,另一个用于排气和补浆的开孔位于模盖上接近边缘的位置。
本发明中,所述开孔为两个,其中一个用于补浆的开孔位于模盖中心,另一个用于排气和补浆的开孔位于模盖上接近边缘的位置,且用于排气和补浆的开孔连通所述坩埚浇注成型区的最高点。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使用所述模具浇注成型石英坩埚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石英浆料加入真空浇注罐中抽真空;
步骤2,将真空浇注罐与所述模具的浇注口连通;
步骤3,使石英浆料经过浇注口充满整个坩埚浇注成型区;
步骤4,将模具平放,等待成型。
本发明所述方法,步骤2中,在模盖上的开孔上连接漏斗。
有益效果:本发明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势:
1、减少成型时间,一般需要23~30h,使生产企业在相同的设备投入下能得到更大的产量,增加效益。
2、减少气泡、减少浇注口开裂,提高坩埚的合格率,新工艺能提高5-7个百分点,在未增加产量的情况下增加效益。
3、减少坩埚打磨量,减少工人工作强度,减少职工患矽肺病的风险,更能环保生产。
4、减少浇注时浆料与空气的接触面,原料性能更稳定,产品质量更有保证,提高合格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图1为本发明所述模具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所述模具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协鑫太阳能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协鑫太阳能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87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回收聚氨酯的降解方法
- 下一篇:船舶推进器整体式桨毂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