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窄线宽光纤激光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70027.6 | 申请日: | 2011-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4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9 |
发明(设计)人: | 温晓东;裴丽;宁提纲;王春灿;陈宏尧;李晶;李超;张婵;冯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S3/067 | 分类号: | H01S3/067;H01S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窄线宽 光纤 激光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激光器,适用于通信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各类激光器中以光纤激光器优点最为引人注目,光纤激光器的光束质 量好,结构紧凑、热效率低、光-光转换效率高。因此在很多领域光纤激光器都 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就当前发展情况而言,光纤激光器主要有多波长、窄线宽、 高功率几个发展方向。
首先,在大功率光纤激光器方面,基于包层抽运技术的光纤激光器以其光 束质量好、转换效率高以及结构紧凑等特点吸引了人们的广泛关注。2004年光 纤激光器的单纤输出功率达到千瓦量级,2009年IPG公司报道已实现了单纤万 瓦的单模激光输出。但随着功率的增加,SBS、SRS和FWM等各种非线性效应使 得光束质量严重降低,并且成为进一步增加激光功率的巨大障碍。大模场面积 (LMA)光纤的提出成为一种可行的方法,在保持光功率密度不变的情况下,增 大光纤半径可以有效增加光纤所能承载的光功率,为大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制备 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但由于光纤半径增加幅度有限,过大的光纤半径使得模场 变的复杂,光束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该方法能够解决的问题受到光纤尺寸的 限制。
另一种方法为主控振荡器的功率放大器(MOPA),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增加激 光器功率,而且输出激光的质量很高,但同样受到单根光纤光功率承载能力的 限制。
其次,在窄线宽方面,光纤激光器以小型化为主,更多的是追求更窄的线 宽,输出激光的功率多数不高,而且在不改变激光器结构的情况下很难有大的 改善。
因此,目前光纤激光器很难同时实现窄线宽与高功率,而且结构复杂,可 扩展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目前光纤激光器很难同时实现窄线宽与高功率,而且结构复杂,可扩展性 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窄线宽光纤激光器,该激光器包括第一至第2*N有源单模光纤,第一 至第2*N光纤光栅,第一至第N耦合器,第一至第N泵浦源,其连接方式为:
第一泵浦源的输出端与第一光纤光栅的一端连接,第一光纤光栅的另一端 与第一有源单模光纤的一端连接,第一有源单模光纤的另一端与第一耦合器的 第一端口连接,第一耦合器的第三端口与第二有源单模光纤的一端连接,第二 有源单模光纤的另一端与第二光纤光栅连接。
第二泵浦源的输出端与第三光纤光栅的一端连接,第三光纤光栅的另一端 与第三有源单模光纤的一端连接,第三有源单模光纤的另一端与第二耦合器的 第一端口连接,第二耦合器的第三端口与第四有源单模光纤的一端连接,第四 有源单模光纤的另一端与第四光纤光栅连接,第二耦合器的第四端口与第一耦 合器的第二端口连接。
第三泵浦源的输出端与第五光纤光栅的一端连接,第五光纤光栅的另一端 与第五有源单模光纤的一端连接,第五有源单模光纤的另一端与第三耦合器的 第一端口连接,第三耦合器的第三端口与第六有源单模光纤的一端连接,第六 有源单模光纤的另一端与第六光纤光栅连接,第在三耦合器的第四端口与第二 耦合器的第二端口连接。
第N泵浦源的输出端与第2*N-1光纤光栅的一端连接,第2*N-1光纤光栅 的另一端与第2*N-1有源单模光纤的一端连接,第2*N-1有源单模光纤的另一 端与第N耦合器的第一端口连接,第N耦合器的第三端口与第2*N有源单模光 纤的一端连接,第2*N有源单模光纤的另一端与第2*N光纤光栅的一端连接, 第N耦合器的第二端口与第一耦合器的第四端口连接。
激光从第2*N光纤光栅的另一端输出。
N=2~100的整数。
所述的第一至第2*N有源单模光纤掺杂稀土离子,包括铒离子、镱离子、 或铥离子。
所述的第一至第2*N光纤光栅均为窄带布拉格光纤光栅,反射谱中心波长 一致,均在掺杂离子的有源单模光纤的增益光谱范围内取值。
第一至第2*N-1光纤光栅的反射谱一致,中心波长反射率大于99%。
第2*N光纤光栅中心波长反射率为10%~70%。
所述的第一至第N耦合器的分光比均为50∶50。
本发明和已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00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蓄电池活化放电的电能回收装置
- 下一篇:改善电流传输堵塞的LED芯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