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凝土杂物全自动清除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70177.7 | 申请日: | 2011-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98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傅炳煌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泉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B13/00 | 分类号: | B07B13/00;B07B13/14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 35213 | 代理人: | 方传榜 |
地址: | 362333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杂物 全自动 清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具体地说是指混凝土杂物全自动清除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旧城改造建设步伐的加快,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已成为社会建设的必要,目前,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加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步骤:第一步,将废混凝土块进行初破碎;第二步,将初破碎后的物料进行杂物分离;第三步,将分离后的骨料进行筛分(选择粒度小于10mm的骨粒);第四步,将筛分后的骨粒进行二次破碎;第五步,将二次破碎的骨粒进行风力分级,选出粒度为3~5mm之间的骨粒作为再利用建筑原料。
上述第一步采用的设备为出料粒度小于40mm的强力式破碎机;第二步中的钢筋分离采用磁铁分离器;第三步采用的设备为直线振动筛;第四步采用的设备为出料粒度小于5mm的细碎机;第五步采用的设备为正压输送的罗茨鼓风机。但在第二步中进行杂物分离中,物料中的杂物除了钢筋外,还会有一些破布和碎木材等杂物,这些杂物目前主要采用人工挑选的方式进行除杂,工作效率低,而且很难清除到位,部分杂物会掺杂于再利用建筑原料中,易导致再利用建筑原料不合格,影响再利用建筑原料制成的产品质量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混凝土杂物全自动清除机,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采用人工挑选的方式进行除杂,存在工作效率低,而且破布和碎木材等杂物难清除到位,影响再利用建筑原料制成的产品质量稳定性的缺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混凝土杂物全自动清除机,包括支架、可转动地设于支架上的转动轴、驱动转动轴转动的转动电机、可滑动地套设于转动轴上的左、右滚筒以及与左、右滚筒交替配合的料槽,该料槽位于转动轴下方,该左、右滚筒之间通过联接套同步连接,该左、右滚筒的断面均呈椭圆状,该左、右滚筒的外侧壁均布设有弯曲料耙,该左滚筒上的弯曲料耙和右滚筒上的弯曲料耙弯曲方向相反,还包括带动左、右滚筒在转动轴上左右水平移动的水平驱动机构。
还包括分别与左、右滚筒配合的两杂物桶,该两杂物桶分别位于料槽左、右两侧。
前述料槽底部设有出料口,该出料口上装设有可打开的挡板,还包括用于给料槽供物料的进料输送带和用于输出料槽中除杂后物料的出料输送带,该进料输送带位于料槽的前上方,该出料输送带位于出料口下方。
前述左、右滚筒的外侧壁沿其断面长轴对应的两侧区域均设有数排弯曲料耙,每排弯曲料耙设有多个,该多个弯曲料耙沿对应的滚筒长度方向相隔分布。
前述转动轴为花键轴,所述左、右滚筒的内侧壁与该转动轴通过键槽配合传动连接。。
前述联接套为双联花键联接套,其中部形成一环形卡接槽,所述水平驱动机构包括拔叉以及推动拔叉左右水平移动的油缸,该拔叉包括由U形卡接部和与U形卡接部连接的连接部构成,该连接部与油缸的活塞杆连接,该U形卡接部卡设于卡接槽上。
前述油缸的活塞杆和转动轴平行分布,并且活塞杆和连接部形成一大体呈L形的水平驱动臂。
前述弯曲料耙呈弯月形状,其内侧边设有锯牙。。
前述转动电机为摆线针轮减速电机。
前述支架上安装有轴承,所述转动轴通过轴承装配于支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泉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泉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01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LC控制系统及其温度信号采集电路
- 下一篇:阀瓣密封面的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