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还原性染料的工艺流程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70416.9 | 申请日: | 2011-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3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名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贵族公子服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B67/28 | 分类号: | C09B67/28;D06P1/22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张利强 |
地址: | 215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原性 染料 工艺流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服装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还原性染料的工艺流程。
背景技术
染料是能使纤维和其他材料着色的物质,分天然和合成两大类。染料是有颜色的物质。但有颜色的物质并不一定是染料。作为染料,必须能够使一定颜色附着在纤维上。且不易脱落、变色。1856年Perkin发明第一个合成染料--马尾紫,使有机化学分出了一门新学科--染料化学。20世纪50年代。Pattee和Stephen发现含二氯均三嗪基团的染料在碱性条件下与纤维上的羟基发生键合,标志着染料使纤维着色从物理过程发展到化学过程,开创了活性染料的合成应用时期。目前,染料已不只限于纺织物的染色和印花,它在油漆、塑料、纸张、皮革、光电通讯、食品等许多部门得以应用。
申请号为200810117024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筒纱还原染料的染色方法,其中,在还原剂加入步骤中,还原剂分2~3次加入,当还原剂分2次加入时,所述第二次加入量少于第一次加入量,第二次加入的还原剂量为第一次的70~90%;当还原剂分3次加入时,所述第二次加入量少于第一次和第三次加入量,所述第二次加入的还原剂量为第一次的65-85%,所述第三次还原剂加入量为第一次的75-95%。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还原性染料的工艺流程,能够解决传统服装染料工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还原性染料的工艺流程,包括如下步骤:先将染料用少量水和太古油或拉开粉调成稀浆,然后加入适量温水和规定量的烧碱、保险粉,在规定温度下还原10~15min,待染料充分还原后再经过滤加入含有烧碱、保险粉溶液的染缸中,并冲稀至所需浓度进行染色。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原性染料由所有成分均匀混合制成。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原性染料的颜色为黑色,红色或黄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还原时用水量极少、相当于提高了烧碱、保险粉浓度,加快了染料的还原速率,使还原反应正常完成。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还原性染料的工艺流程,包括如下步骤:先将染料用少量水和太古油或拉开粉调成稀浆,然后加入适量温水和规定量的烧碱、保险粉,在规定温度下还原10~15min,待染料充分还原后再经过滤加入含有烧碱、保险粉溶液的染缸中,并冲稀至所需浓度进行染色。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原性染料由所有成分均匀混合制成。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原性染料的颜色为黑色,红色或黄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还原时用水量极少、相当于提高了烧碱、保险粉浓度,加快了染料的还原速率,使还原反应正常完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贵族公子服饰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贵族公子服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04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